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降低银行利率是可以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需求的.但经济学提出这个"定理",是将居民储蓄目的建立追求利率回报上,如果居民储蓄目的不是获利,则降低利率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就基本不起作用.根据近年来多次居民储蓄意愿调查,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目的,获利性愿望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2.
李迅雷 《理财》2012,(4):19
经济学中提到的"储蓄",不是仅指银行储蓄,而是指你的收入中剔除消费掉部分后的剩余,如现金、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或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还包括购黄金珠宝或买房、购置农具等固定资产投资,故广义的储蓄实际上就是资产配置。全社会配置资产的过程,会导致全社会资金的不同流向,如流向房市、股市、贵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从微观层面来说,居民储蓄的产生,是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居民在进行储蓄时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作为补偿。从宏观上来说,居民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因为居民储蓄通过银行中介发放贷款给企业,从而构成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居民储蓄也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重要直接融资来源。一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自给自足筹集投资资金的程度。储蓄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函数之一,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储蓄额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经济学理论,应对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率。增加直接融资,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增加政府和企业消费,寻机向境外转移资金、增加对外投资,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把居民和企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资金,促进出口产品转内销,降低净出口等方式都在遵循这一原理。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调控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之所以有很强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就会使投资品的供给收入增加,这些人获取收入后,会储蓄一部分,而将另一部分收入进行次级消费。消费也是购买投资品或劳务,于是形成第二轮的收入增加、储蓄、消费,这个过程的不断循环最终会引起数倍于初始投资增量的投资需求。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现状、结构及其增长原因。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渠道不畅、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重要原因。由于人均储蓄水平还很低,居民储蓄分布也极不均衡,目前,稳定居民预期、保持较高储蓄率仍然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通过分流储蓄来刺激消费并不妥当。在未来收入、投资收益率和公共服务数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才是适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储蓄向投资转化一直备受经济学家关注,是一个经济学热点问题。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内储蓄是投资的绝大部分来源,投资取决于储蓄的规模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目前我国高储蓄率未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是一个国民经济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民经济恒等式"投资等于储蓄"的理论出发,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的深层次根源是国民经济长期储蓄、投资与消费三者关系失衡的综合反映。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之道是通过"从紧货币政策、宽松信贷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稳定汇率政策"等手段改变投资长期持续低于储蓄的困境,通过扩大投资来改善就业,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最终实现投资储蓄相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曹文炼 《金融研究》1991,(11):23-26
关于储蓄的讨论中,迄今至少提出了三种涵义的储蓄:一是国内总储蓄,即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储蓄之和;二是广义的居民储蓄,是居民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全部节余,包括居民的各种金融资产、手持现金和实物资产投资等等;三是狭义的居民储蓄,指居民在银行的各种存款,由于它日益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焦点之一,因此也是目前储蓄争论的热点。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居民储蓄,必要时兼及国内总储蓄和广义的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1.
储蓄、投资与利率的函数关系理论上似乎早已明晰化。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利率对收入的影响是透过储蓄与投资实现的。然而,这些属于经济学入门的理论却在实践中产生了违反理论的“怪圈”,给人以困惑,有人依据经济现象得出了利率对信  相似文献   

12.
李军 《甘肃金融》2003,(11):53-53,72
3季度,我们在兰州市8个储蓄网点,对400户城镇居民进行了一次储蓄问卷调查,"非典"的影响已过,城镇居民储蓄、消费趋于正常.此次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目前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预期收入稳中有升,预期物价趋升;储蓄意愿强势不改,储蓄存款仍然是居民的首选,投资国债的热情下降;消费趋于正常,大件、汽车消费上升.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随着轻纺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逐渐好转,某些商品出现了滞销、积压。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银行储蓄搞多了,影响了消费。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究竟会不会影响消费?我的看法是: 群众收入增加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原因储蓄是银行与城乡居民之间建立的一种货币信用关系,国家运用这种信用方式集中个人闲散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储蓄对个人来说是有计划地安排生活,留有后备,积攒货币的一种方式。人民群众收入货币是为了消费,储蓄则是群众货币收入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收入与消费的“调节器”。能否参加储蓄,存多存少,主要是由人民群众的收入情况决定的。近年来由于落实了党的经济政策,调整了  相似文献   

14.
摘自刘煜辉博客 我们可以捋出这样的一股经济活动的线索:投资-要素分配(初次和二次)-形成部门收入-消费-最后剩下的才是储蓄-投资和净出口(储蓄是要花掉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庇古效应:它是指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伸缩性对消费的影响。庇古认为,个人储蓄是为了获得某种指标水平的财富,而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是看他的财富的实际价值,不是看名义价值。财富的实际价值水平和价格水平是按反比例变化的,则货币工资的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价格水平的下降会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这样,个人为达到他们的指标而储蓄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他们以前积累的储蓄在价值上有所增加。因此,庇古假定财富的实际价值和收入中的被储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则财富的实际价值降低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减少,用于储蓄的部分会增加;反之,当财富的实际价值提高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增加,用于储蓄的部分会减少。所以,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丁建臣 《金融研究》1988,(11):41-45
经济成长和收入分配、对外贸易、投资和储蓄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三大宏观问题。一个经济体系所期望的投资规模通常需要较多的储蓄,而国内资金的有限所造成的低投资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其原因还在于储蓄的不足和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尚未健全而致使投资受到限制。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是强化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最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高增长的态势,这是由收入增长、制度和体制变迁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储蓄的过度增长却不一定是好事。为此,需要重视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储蓄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是新时期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本文全面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特征变化的四个趋势,深入分析收入、储蓄、投资分化和购房行为影响居民消费的路径机理,并针对性地从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保拓展投资渠道、依托新经济畅通消费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