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缓解农民融资难、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小额信贷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小额信贷也面临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小额信贷的信用缺失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小额信贷的管理水平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小额信贷规范制度,这些表现造成了小额信贷的高风险运营直接影响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信用问题是小额信贷机构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的寻求一种可行性机制对小额信贷模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其道路选择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局中人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导致了现实中农村小额信贷的非合作的低效率均衡.采用加强小额信用贷款的监督管理、提高其金融管理能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提高基层人员的能力等措施,将会达到合作的帕累托上策均衡.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组织看,农民的贷款利率是很低的,但这并不能合理的反映出农民贷款的成本。本文从农村信贷的供给和需求、利率水平的形成和利率结构、信贷现状的成因以及未来我国农村信贷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考察我国农村信贷内部深层次状况,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成林 《农村经济》2010,(12):70-72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其道路选择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局中人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导致了现实中农村小额信贷的非合作的低效率均衡。采用加强小额信用贷款的监督管理、提高其金融管理能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提高基层人员的能力等措施,将会达到合作的帕累托上策均衡。  相似文献   

5.
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农村信贷来说,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是不应被忽视的主题,文中从对项目信贷配给,信贷制度改革,自身既得利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生育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的生育行为并不是单个家庭的个体行为,而是在我国农村公共产权的前提下相互联系的农民之间逐渐进行博弈的一种社会行为。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民生育行为的现状以及农民的生育动机,分别在无制度控制和有制度控制的情况下对农民的生育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农民博弈心理的存在必然导致计划生育政策的低效率。而要改变农民的生育行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占人口最多的农民占有资源的方式,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相似文献   

7.
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与农户契约行为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公司 农户”组织模式中,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契约关系,但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公司与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相互违约行为。本文以委托——代理和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公司与农户之间演化博弈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公司与农户违约行为的根源与规避这种行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信贷的微观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理论分析往往过于侧重宏观金融体系的研究,而较为忽视从微观层面上研究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的激励机制.本文以农村金融信货关系的利益博弈分析为基础,对农村金融主体的选择进行微观决策分析,通过寻求最优均衡从而为农村金融困境的缓解提供一些基本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功能多样性决定了水资源产权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为非耗费性水资源产权,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具有特殊性,目前存在较为普遍的“公有地悲剧”。文章利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和黑龙江省兰西县泥河水库两个水产经营权承包案例,通过对两个纳什均衡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产权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信用风险严重抑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各种制度的缺失和农村金融机构微观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是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依赖于独立信用风险主体的培育、农村金融生态工程的建设、博弈主体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博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引导农村金融借贷双方重复博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进行了博弈分析。由于信用社既得利益的存在 ,政府和信用社之间合作制规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信用社抵制合作制规范、政府放弃合作制规范 ;由于单个农民参与合作制规范的成本大于收益 ,政府和农民之间合作制规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农民不参与合作制规范、政府放弃合作制规范。因此 ,在现有信用社基础上的合作制规范不可能成功 ,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步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前已经走到了攻坚阶段。文章在归纳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背景及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政府与农信社双方的益损值,对政府推行农信社合作制规范进行了博弈分析。由最终的纳什均衡分析结果,得出了在现有农信社基础上搞统一的合作制规范不可能成功,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走“多元化”产权组织模式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信用的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信用是通过自发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形式实现的,在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特殊信任主义系统里,农村信用的实施机制和信用保护机制事实上是在一个关联博弈中进行的。当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向正式社会结构转轨时,由于契约的法律执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交易范围的扩展诱致的信息不完备和非对称,使得关联博弈和信息完备性的基础逐渐丧失,仅靠声誉和关系交易的维系成本急剧上升,人格化交易面临规模不经济和信用风险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中国减少征收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为此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将面临进口胶的巨大冲击:中国天然橡胶的比较优势较弱,进口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补贴的策略选择,分析发现,政府的补贴对中国天然橡胶产量起促进作用,而对东南亚国家天然橡胶产量起抑制作用。当东南亚国家天然橡胶生产厂商选择高价格策略时,中国政府选择补贴国内良种种植、高新技术割胶等生产厂商;当东南亚国家选择低价格策略时,中国政府选择补贴普通民营胶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至今已走过50年的曲折历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体制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速度。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农村信用社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消费系统模型,利用农村住房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变迁和消费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及东西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解,并对不同地区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在教育、培训上存在差距,但不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农就业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婚姻、家庭中的儿童数等形成的。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不同所引起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更大,尤其是婚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与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和发展模式有了一些新的争论,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对策,因为不同地区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环境差别太大,难以适用统一的发展模式,其中,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到底要成为国家补贴性的政策性机构,还是能成为合作金融或者商业性银行,各方面观点分歧最大,那么,这些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试图根据一些实地调查资料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