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全国商情》2007,(11):20-21
从理论上讲, 经济上的相对落后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爆发性的经济增长,落后地区发展可以利用其后发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所谓的"后发优势"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了贵州后发优势背后的种种后发劣势,并对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现实的思考,对利用贵州的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贵州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由于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省份,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章对十六大以来贵州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良性互动,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举措,建立"长江龙尾新区",将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地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整体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分工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差距大等方面,对贵州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贵州自然与劳动力资源富集,思想文化与市场化程度落后的现实,应当抓住"珠三角"产业大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提高县级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制定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策略、完善贵州县域市场体系等措施,推进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当前,已经进入国家规划层面的“黔中经济区”建设,为贵州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贵州应当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黔中经济区”的早日形成和科学发展,这对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动贵州总体上由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地理条件制约,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处于辅助的角色,与周边省市产业互补性弱,省内大型企业资源依附性强。随着贵州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工业强省”与“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实施,新形势下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正当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后发优势,发展势头好、后劲足、速度快。但在发展过程中物流相对落后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河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物流落后的现状和原因,探讨河源物流经济发展的思路,最终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要想凭借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地区,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不仅企业家和个体私营业主应该积极进取、勇于“做大”,而且,整个民众都应敢于、善于勤劳致富,而政府部门包括财政税务部门则应从发展生产力角度出发,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软环境,财政支出应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这样的硬环境。  相似文献   

9.
关于落后条件下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典型的落后条件下办“大教育”的省份,贵州具有经济落后,人口负担重,待开发人力资源量大而又财力匮乏的省情特点,这是贵州考虑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以及中央考虑支持西部教育政策的依据,贵州教育应适度发展规模、重视提高质量和加强结构调整,将有限财力集中投入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硕士点与博士点建设等方面,以应对教育大众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新布局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十一五"规划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新布局做出简明概括——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这种新布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化: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二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开发陕南、陕北;三是21世纪初的这种新概括。其理论源流有五说,即要素禀赋说、机遇说、领头羊说、后发优势说和三元经济说。其实施之策有四,即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点面兼顾与六大动力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山东省临朐县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以临朐县为代表的山东省内陆欠发达县份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与其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金融资源总量这一因素对县域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与其实现了一种良性互动;但另一方面,薄弱的金融基础、落后的金融市场却限制了金融资源对于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金融资源"质"的作用远远小于其"量"的作用,直接融资、保险市场等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日本冲绳四次振兴开发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的设立与运作,并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开发,必须立法先行;欠发达地区开发初期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要分工明确,政策金融要仅仅定位于商业金融干不了的领域,不能与民争利,同时要重视政策金融对商业金融的引导及其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3.
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与贵州对利用资本市场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有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资本市场即将迎来一个较长的繁荣发展时期.贵州应抓住这一机遇,借力资本市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指出了贵州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贵州资本市场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贵州资本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非均衡发展思路是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基本思路."点轴模式"作为这种思路的主导模式在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色经济"概念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追赶东部地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然而,单纯的点轴开发模式容易使得区域内形成"小而全"的生产力布局,不利于发挥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形成竞争力;单纯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又无法让要素在空间内产生流动,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布局在空间上的聚集效应和扩散、带动效应.基于这点,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解决"特色化点轴开发"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就成为了本文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非均衡发展思路是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基本思路."点轴模式"作为这种思路的主导模式在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色经济"概念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追赶东部地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然而,单纯的点轴开发模式容易使得区域内形成"小而全"的生产力布局,不利于发挥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形成竞争力;单纯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又无法让要素在空间内产生流动,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布局在空间上的聚集效应和扩散、带动效应.基于这点,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解决"特色化点轴开发"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就成为了本文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企业家天地》2007,(12):19-20
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相对落后反而形成的有利条件,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赶超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本文探讨了后发优势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指出后发优势存在的前提是开放环境,而其实现的关键是创新。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面临财力拮据、保障能力十分低弱;刚性支出过多;经济发展对财政的依赖程度高等问题.必须采取外援内俭相结合的原则,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大项目投资,切实改变财政落后的状况,尽快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在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对外开放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带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地区经济高效增长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贵州对外开放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量效低下,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出口商品结构落后,出口产品为资源密集型,但同时贵州机电产品出口又有很大潜力,因此,贵州必须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推进机电产品的出口,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并拉动经济高效增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民族节日"展游",结合发展贵州旅游业,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展游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管理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通过同质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集群,实现了范围经济,比起单纯的旅游开发来说,更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通过交易会、推荐会、学术会、展示会、节会、赛会等展会与旅游相结合,宣传贵州旅游资源,筹措开发资金、技术和人才,能有效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州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地市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的办学特色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与研究地市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