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自然人的合法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但如何理解精神损害,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意义、司法及解释的范围理解、以及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司法解释为人民法院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进行了必要的规范,但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在诸如刑事案件造成人身损害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近亲属在直接受害人严重残疾时可否以自己名义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如何认定精神损害后果严重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如何确定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多次发生人身损害事故赔偿城乡差额悬殊的"同命不同价"事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由于维系了城乡分立的赔偿标准而备受置疑。"同命不同价"有违平等的法律理念,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因此,建议最高院应当做出新的规定,取消城乡分立的二元体制,统一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4.
现行人身损害赔偿中关于城乡差别的死亡赔偿标准引发了社会对"同命不同价"问题的质疑。其根源在于,对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即财产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解不同。不能否认,死亡赔偿金赔偿的是生命遭受损害之后,所引发的财产和精神损失。一方面是财产损失,包含医药费、丧葬费等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包括了死者生前的收入和抚养家庭成员的开支。此外,一个人死亡之后,近亲属感到悲痛,所以还有损失,死亡赔偿金赔偿的不是生命本身,赔偿的是生命遭受侵害之后引发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失。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失。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因此,应扩大刑事附事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7.
产品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消费利益,兼顾生产、销售的利益是世界各国产品责任法的共同追求。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处于初创阶段,特别是在损害赔偿方面,与美国、欧洲主要国家相比较,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比较研究,可尝试一些完善我国产品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的新想法,如人身伤害赔偿,可考虑扩大赔偿面与最高限额相结合;在惩罚性赔偿方面,可规定处罚性赔偿制度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雇主对雇员受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之过错责任。同时,应在理性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缺陷的基础上,对其予以修改,并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契合,以期完善我国关于雇主对雇员受害赔偿责任之规定。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我国目前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填补了急需填补的法律空白。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和适用范围过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就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内容具有法定性,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违约责任与损害赔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迟延履行导致的违约责任,其二是铁路旅客运输中发生的旅客人身伤亡导致的赔偿责任,其三是旅客行李损失导致的违约责任。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违约责任与损害赔偿中,实行严格责任制的同时,仍旧运用了过错责任理论。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中的赔偿是限额赔偿。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可以请求精神赔偿。从立法上确立国家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陪偿制度,有利于阻却侵权行为,保护人格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直到现在,法学家们还没有研究出一套系统的、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精神损害赔偿规范。随着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认识的深化提高,为保护法制的统一性和司法性的公正公平,充分体现维护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力,笔者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立法现状、确定赔偿数额的参考要素及正确行使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作了些探讨,目的是希望早日建立我国较完备的民事领域(包括刑事附带民事领域)的各类精神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神损害赔偿“补偿”或者“惩罚”本质的理解,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观念瓶颈”,我国当前将惩罚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功能的主流学说是值得商榷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是对被害人精神痛苦的物化补偿和心理抚慰,其主体并不是惩罚性的,只不过兼具功能上的“惩罚性”而已。  相似文献   

14.
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金问题较大。如何掌握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具体数额,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制定精神损害赔偿限额的必要性,并指出制定过程中应该参酌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虚假陈述的归责问题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对虚假陈述侵权行为与损害产生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似乎存在不妥之处,本文试图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因果关系理论、证券市场客观情况以及《规定》本身矛盾之处论述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损害赔偿之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给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立法不统一以及侵权赔偿计算办法的可选择性、侵权赔偿数额中是否包括律师费、精神损害赔偿费、不当得利返还等尚未规定。建议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应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赔偿额的范围不仅应包括被侵权人的损失,以及被侵权人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还应包括合理的律师费、侵权人的不当得利以及精神损害的金钱赔偿。此外,采用何种赔偿额计算办法,权利人应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17.
违约导致的非财产损害得否提起赔偿是个被否定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发展历史和英美国家有关的判例学说说明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违约直接导致的非财产损害。将此类损害纳入违约赔偿范围的理论根据在于合同本质并不排斥非财产利益成为合同履行利益的主要内容。能否提起赔偿的判断标准是合同目的,其与合同的可预见性规则相符舍,能将轻微的非财产损害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侵权害赔偿制度,给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立法不统一以及侵权赔偿计算办法的可选择性、侵权赔偿数额中是否包括律师费、精神损害赔偿费、不当得利返还等尚未规定。建议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应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赔偿额的范围不仅应包括被侵权人的损失,以及被侵权人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还应包括合理的律师费、侵权人的不当得利以及精神损害的金钱赔偿。此外,采用何种赔偿额计算办法,权利人应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不断强化,社会对公民个体权利的日益尊重,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尤其是侵权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诉求越来越多,然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却十分单薄,不具明确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对侵权与违约竞合下的精神损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通过侵权之诉进行救济,但同时不能获得对履行利益损害的赔偿。只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责任竞合中的损害才能进行全面救济。附随义务在现代合同关系中的出现是确立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它使违约责任的救济范围向侵权责任靠拢。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确立中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四点构想。认为《合同法》第112条是该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