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在出口方面,实际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义汇率的要大;在进口中,实际汇率对进口的影响比名义汇率的要小。中国-东盟经济体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响应存在"奇异J曲线"效应。政策建议是:全面考虑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问题,提高对东盟经济体地位的重视,同时要关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物价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系统GMM模型,探讨中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OFDI)、贸易规模、经济自由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人民币可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平台,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活跃欧亚贸易等途径显著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依然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因此,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研究结果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经济互动效应→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综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然后从产业关联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O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各细分行业OFDI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全局性规划生产性服务业OFDI,制定促进制造业出口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2—2019年1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及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OFDI对母国碳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OFDI对其分解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OFDI对其技术效率产生抑制效应,OFDI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母国碳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国家而言,OFDI对高收入、高工业化和低OFDI国家的碳生产率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系统效率和金融发展深度在OFDI与母国碳生产率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稳定性起到一定程度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区域化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漫长的,中国—东盟的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与人民币结算数据,从而探讨了人民币实现东盟区域化的可能性。东盟各国与我国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这使得东盟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也必然使其成为中国最近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首选区域。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东盟贸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以中国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研发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在达到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越过第二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仍显著抑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当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较大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在低于门槛值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达到门槛值后,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因此,中国应在持续优化OFDI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提高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结构和财政科技拨款结构,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9952018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日度汇率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同时段内人民币对日元、美元的日度汇率作为对照组,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5年汇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5年“811汇改”、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这五个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事件为时间节点,运用DCC-MGARCH模型,分析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六个时段中人民币与东盟各国汇率的联动性与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前三个时段由于共同盯住美元,人民币与东盟货币汇率高度联动且具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人民币与东盟货币汇率联动性经历了波动下行到阶段性提升的过程,在“811汇改”与人民币加入SDR两个节点联动性提升最为明显。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本文从增强汇率联动性的角度提出了人民币东盟区域化的可行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入汇率变动引力模型,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02-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和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口贸易,原因在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变动不是很大;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外贸依存度越小,出口潜力越大;两国之间距离对出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尚未显现。因此,我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外贸依存度大小分类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并细化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地理邻近关系的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以2005年7月26日~2017年7月31日为样本区间,运用改进的FrankelWei模型分段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人民币在东盟主要经济体货币锚地位的变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对东盟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影响力显著上升,而美元的货币影响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人民币在东盟主要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比重仍然远低于美元,并未成为主要的驻锚货币。因此,本文建议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升级、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锚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利用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并利用VAR模型建立人民币汇率的行为均衡模型,从而测算出实际汇率错位水平,进而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以及汇率波动对中美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主要是因为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出口厂商预期利润的正向效应超过了来源于与汇率波动相关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实际汇率错位水平对中美出口贸易则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对非洲OFDI稳步推进,投资的贸易影响日益显现。本文基于中国对非洲OFDI贸易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并对中国在非洲O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对非洲OFDI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且短期效应微弱,长期效应明显。中国对非洲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存在国别差异,在资源丰富、经济规模靠前、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表现更为显著。因此,有必要继续扩大OFDI规模,优化OFDI结构,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中国对非洲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多维距离(制度、经济和地理距离)考察距离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首先运用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方法,对东道国与我国在制度、经济与地理上的差距如何影响中国OFDI进行了定量研究,然后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制度距离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具有负面影响,即我国OFDI具有制度相似性特征;相较于发达国家,制度距离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呈倒"U"型结构。经济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国别差异但门槛效应不明显,经济距离与发达国家OFDI正相关,而与发展中国家OFDI负相关。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显著的阻碍作用;我国对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存在明显的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最后对制度、经济与地理三维距离影响OFDI的总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理距离对OFDI的负面作用最大,占据主要影响因素,经济距离的影响程度居于其次,而制度距离的负面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对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显著依赖汇率变化的幅度而呈现出非线性转换,机制转换的阈值为2.0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升(贬)值,汇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度变动,则汇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采取渐近式的策略,适当控制汇率的变动幅度,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东盟国家的人均GDP、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国际通道建设四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使用2003~2013年中国数据,研究了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东盟国家人均GDP、中国对东盟出口、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国际通道建设的增加会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而人民币汇率水平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OFDI对国内技术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否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这些正面效应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导,正成为我国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重要论题。本文利用1994~2008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影响传导途径。实证的结果表明:中国OFDI主要通过进口规模、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三种路径对TFP的提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国内就业结构;而出口规模则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炳熙  沈剑岚 《金融论坛》2021,26(12):14-18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与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不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其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做好三点:一是抓住部分国家去美元化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其广泛使用人民币;二是支持有关国家建立独立支付结算系统的构想,为人民币国际化寻找更多技术支持;三是抓住中日韩澳新与东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有利时机,把东盟及周边国家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数据,从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两个角度讨论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的影响,利用链式中介模型考察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影响的中介效应,并分析了地区异质性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生态多样性显著促进OFDI,且在金融规模影响OFDI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金融生态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融资效率来作用于OFDI,这种融资中介效应在"一带"沿线省份较大,在"一路"沿线省份较小;"一带一路"增强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抓住区域特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金融生态多样性发展,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影响着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黑天鹅”事件频现等世界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本文基于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业务中发挥的作用,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2月的月度数据,构建SVAR模型,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都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之间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从贸易结构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对跨境服务贸易的初期激励作用更为突出,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货物贸易的相互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带动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洁 《云南金融》2012,(3X):117-117
自2009年4月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后将给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减少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但这种积极效应的发挥受制于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谈判中是否具有定价权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