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DC/EP与Libra在形态、转移机制、可获得性方面的相同点和在发行机构、运营架构、价值、技术、匿名性等方面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探析两种数字货币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DC/EP研发和流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保障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发行私人数字货币来实现持续扩大全球普惠金融并不现实,而各国研发法定数字货币能帮助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均在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展研究,市场上对央行数字货币利弊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传统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处于世界前列且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宜高度关注其潜在风险,有策略地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蔡丽平 《青海金融》2021,(10):57-61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私人数字货币强力冲击背景下,各国央行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本文梳理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类型以及国际实践,并结合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特征,分析其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能大幅降低现金交易成本、促进支付市场升级增效、遏制非法交易、促进金融普惠性,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最后针对我国央行发行DC/EP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磊 《河北金融》2022,(7):19-22
数字人民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发行的非实体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替代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M0),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特性,涉及用户信息的保护和使用。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数字人民币用户信息使用成本与收益,对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匿名性的态度分析研究,对数字人民币用户信息管理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凭借着点对点交易和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带来了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热潮。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都加紧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本文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例,结合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与机制特点,探讨了数字货币的私人化与法定化两种基本发行模式。结合数字货币的共识机制与发行风险,提出关于数字货币的监测体系与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此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在国际社会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流动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数字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法学角度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为我国数字人民币未来的跨境流动提供法律规则构建建议,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字人民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起步早、成果多、先发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文章对数字人民币的概念、发展、特征和相关法律规制进行梳理,分析数字人民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以数字货币为基础、以数字化经营为抓手的商业银行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卢珊珊 《财政监督》2022,(7):100-104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央行都在加速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与试点,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必将对经济金融领域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为了更好地应对法定数字货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其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央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技术。作为其应用形式之一,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潜在风险,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均高度重视、密切跟踪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总体认为,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并产生变革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分为私人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普遍认为其不是法定货币,并持续向投资者提示相关交易活动风险。对与私人数字货币相关的金融业务,各国要么严格限制或禁止,要么按照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主要涉及以数字货币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等。此外,各国普遍认定首次代币发行(ICO)为一种公开融资活动,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证券发行行为。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各国均予以密切关注、积极跟踪研究,但多数国家尚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发行计划。本文认为,针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者应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时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的管控;同时,持续加强跟踪研究和监测分析,做好专业知识、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储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数字货币视角出发,采用跨境人民币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指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法定数字货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机制做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通过网络外部效应和币值稳定效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2)基于人民币职能检验结果发现,法定数字货币的网络外部效应对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直接投资职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储备职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敏感性不强,只有投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和我国实际,得出绿色金融与石油结算是数字货币下人民币国际化的两条具体实施路径的结论。进一步提出构造以法定数字货币为基础的新型宏观政策体系、建设和完善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支付结算体系、运用数字货币先发优势促进制度和产品及交易方式创新、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绿色金融和石油结算等人民币国际化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慧媛 《财会学习》2021,(13):147-148
2020年,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开始在某些城市试点,表明其合法化。市场将对制定数字货币的会计制度以及准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通过法定数字货币具体的过程:包括发行、流通、回笼和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适应法定数字货币而带来会计制度的变革,对做好会计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入手,分析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背景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的影响。一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后续计量对相关账户和会计科目、央行资产负债表列报、会计基本制度的影响;二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易对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影响;三是其对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财务成本的影响;四是其对相关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适应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以来,相继确定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初步研发,并在2019年底正式试点零售型数字人民币。2022年10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参建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领域的尝试拉开帷幕。批发型数字人民币一般用于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大额交易。本文试就批发型数字人民币的建设前景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法定数字货币成为我国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货币思想、科恩货币国际化理论和"最优货币区"理论3方面探讨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独特优势.短期内法定数字货币会以作为法定货币之外的补充性货币,替代法定货币成为主权货币,成为未来的国际本位货币,"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  相似文献   

15.
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货币已对传统货币的概念、理论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处于领先水平,而将该成果应用于支付清算及跨境流通中形成我国的独特优势,对于增强国外使用者对人民币的忠诚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及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姜婷 《海南金融》2022,(9):81-87
随着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兴起和应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和投放机制基本确定,已在相关城市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研究,但法定数字货币配套法律法规还未正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法定数字货币还需要解决法偿性范围存疑、所有权归属不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以及金融监管是新难题等诸多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是保障法定数字货币全面流通、应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走向国际化和法治化的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纷纷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了研究和试点,我国自2014年起也开始了对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和顶层设计,并在2020年开始了试点。数字货币的推出必然会给世界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效果欠佳、政策工具不足和传导效率低下等现实痛点,分析数字货币发行对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目前数字货币仍处在试点阶段,但未来如果从替代M0过渡到替代M2以及发行模式发生改变和计息规则发生改变等,数字货币将会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性产生复杂的影响,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全面研判。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支付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创新热潮,催生了去中心化、点对点匿名传输的数字货币,金融需求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成为可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流通的重要载体,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法定数字贷币为切...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可控匿名、可离线支付、无需提现手续费等优势。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及使用,其将会对目前在支付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电子货币产生替代,并对货币供给和传导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使用完全信息下的混合策略均衡模型,构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博弈模型,就数字人民币对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最后,利用情景分析法基于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数字人民币对电子货币的替代过程,为我国金融和货币政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金融行业创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但是私人加密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形式,且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容易成为非法组织洗钱、逃税以及恐怖主义融资的工具.我国央行自2014年以来一直不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但其在落地及推广上仍存在市场竞争、技术性、经济金融风险和新型犯罪防治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现状、问题、机遇和挑战等出发,系统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提出我国研发与推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