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对钦州市高新区开发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钦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可行性和障碍性,通过深入分析钦州高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分别从基础设施、组织机制、投资机制、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和社会组织,其发展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演进过程,其动态演化具有十分突出的阶段性、路径依赖性特征,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是政府调控机制、市场作用机制、创新竞合机制、自组织机制、专业化分工机制、集聚经济机制。根据高新区动态演化的规律,国家高新区要向更高阶段演化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准确把握国家高新区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克服由路径依赖性带来的界面障碍,通过转变政策支持方向、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动力学机制等,促进国家高新区由要素驱动、产业主导向创新驱动的轨道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和创新的先行示范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区经济运行情况、创新创业氛围、产业发展“、放管服”改革、金融服务等现状,剖析广西高新区存在“高新”定位不突出、体制机制不活、管理活力不足、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管理位势不高、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新区提档升级等对策及建议,为广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吕鹏  石林 《企业经济》2022,(8):47-58
国家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设立国家高新区能够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且动态效应显著。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不同政府管理效能水平下,设立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能够显著提升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水平;国家高新区对开通高铁的城市增收效果显著。路径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高新区可以通过增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促进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此外,国家高新区能够强化省域经济辐射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增收的长效带动机制,增强国家高新区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吸引力,激发其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好促进城市居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国家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功能错位、机制落后、协同度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问题出发,探索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了高新区集群发展的条件,提出了高新区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属于人才密集地区,比起传统的硬件环境,各类人才现在越来越重视高新区的软环境,包括科研环境、服务体系、学习平台、生活配置及发展空间等。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其高新区留才环境欠佳、服务质量不良、科研活动难度大、培训研究机会少等问题,并提出优化留才机制、完善科研服务及人才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智力资本既是一种静态的资本形式,又是一种有效利用知识的活动,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下,智力资本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前人关于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结论,本文创新性地对智力资本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高新区智力资本与高新区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的耦合机制进行分析并寻找优化经济与智力资本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新区都存在智力资本系统滞后的现象,且整体上东部地区智力资本与经济之间耦合度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另外,在智力资本系统滞后的高新区中,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对智力资本系统的发展影响较大,而在经济系统滞后的高新区中,火炬计划项目数和出口创汇总额与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高.最后,本文分别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角度提出优化智力资本滞后高新区耦合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当服务成为一种态度,产业梦想的两翼让天津滨海高新区飞得更高……20多年前,我国高新区创立,为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20多年后,天津高新区添加了"滨海"二字。有人认为:滨海二字赋予了天津高新区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体制和机制以及经济管理全新的运行模式,一个与国际市场融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66-68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高地,区内企业享受多种创新政策,研究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政策有助于了解我国创新政策的作用机制与创新政策效果。文章基于创新链视角,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政策的作用,提出创新政策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产业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南宁高新区发展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区域创新优势就高新区的竞争力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育新  刘宇宁 《企业导报》2011,(20):180-181
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发展转型期,人才是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旨在就高新区人才集聚、人才结构优化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对常州市高新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创新网络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其创新实现机制是多元主体间的耦合创新机制,即通过多元主体间基于接近性的耦合关系下的交互式创新行为而实现。文章对接近性从空间邻近、社会嵌入和产业关联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从而建立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多元主体耦合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耦合密度和耦合效度的解析构建了这种耦舍创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是国家高新区成立十五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第一年。在2006年,国家高新区高举火炬旗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  相似文献   

15.
《企业科协》2009,(6):2-3
5月18日,“国家高新区科协联席会第三届年会暨高新区创新创业论坛”在江苏省无锡高新区召开,论坛以“创新创业,和谐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交流高新区科协工作经验,推动国家高新区科协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新区、经开区科协的工作指导,研讨高新区企业开展“讲、比”活动的做法和经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等工作,为高新区的创新、创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钦州市作为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在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在分析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从构建原则、目标和指标选取等方面探讨构建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科协》2007,(4):39-39
3月23日,由天津高新区科协、中关村丰台园科协、中山火炬高新区科协和济南高新区科协联合发起,在中国科协厂矿中心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关心支持下,国家高新区科协组织网络成立大会在天津高新区科技工作者之家召开。参加第一次网络会议的有天津高新区科协、济南高新区科协、广州高新区科协、太原高新区科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钦州市钦南区审计局深入贯彻朱总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示,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该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拨付、使用的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效益,审计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突破。钦州市审计局加强农业资金审计力度$广西钦州市审计局@章年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 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维度的路径嵌入,分析市场导向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此外,从中观层面对市场导向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并通过路径嵌入式模拟仿真对 SD模型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协同激励对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均增长率为 2%;(2)用户需求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递减特征,其中较低和中等水平的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效率提升程度最为突出;(3)竞争驱动和主体职能协同都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竞争驱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实力、经营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和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无锡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二次创业"能力最强,无锡高新区次之,苏州高新区第三,常州高新区最弱。针对苏锡常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