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跨江联动开发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导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在行政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制约该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江苏沿江跨江联动开发是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转移苏南沿江产业带,促使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对称格局的必然。江阴———靖江的先行联动更具条件。跨江联动开发目标选择的关键在于冲破行政壁垒,进行有效的政府合作,对长三角经济的再发展具有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地位 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战略理解,我们可以把江苏分成六个板块:东南板块:苏州、无锡、常州,西南板块:镇江、南京;东中板块:南通;西中板块;扬州;东北板块:连云港、盐城;西北板块:徐州、淮阴。 从这张战地图上可以看出:江苏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南北或东西都是“两头带中间”,从而形成“苏州、无锡、常州”、 “南京”、“连云港”、“徐州”四个战略支点,而经济发展最快的则是“东南板块”的苏锡常。由此,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苏锡常是江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而南京、徐州、连云港也是不可忽视的战略基地,江苏现代化将是四大基地的发展和扩展的过程,特别是苏锡常这一最重要的基地向西、向北的发展和扩展的过程。 二、战略功能 苏南在江苏现代化事业中的功能有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经济战略演进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和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4.
苏南是江苏发展大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板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苏南人民以“苏南模式”的伟大实践,抓住了乡镇企业和引进外资两次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嬗变,成为我国沿海发展战略成功的一个标志.从此奠定了在全省全国发展格局中重要位置。苏南不仅是带动江苏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的火车头,更作为长三角的重要腹地,成为整个国家东部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跨入新世纪.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目标.苏南在江苏整个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委十届四次会上指出,“把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大举措,抓紧研究政策,加快推动实施。促进沿江两岸联动开发和苏南跨江开发。”江阴地处长江“龙颈”和苏南辐射苏北“桥头堡”的战略要冲,加快沿江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紧紧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向长江三角洲大举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沿江开发思路,加快联动开发步伐,在全省沿江大开发中抢占先机,闯出特色,赢得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一、立体型开发长江资源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江阴的优势在沿江、希望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目标,在战略重点的安排上,江苏选择了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布局生产力的“三沿”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充分发挥苏南、苏中、苏北三地比较优势,逐步缩小三地之间的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战略本身还存在着一个薄弱环节,即当前战略重点的安排,使得江苏南北梯度转移缺乏一个带有经济区划色彩的纵向联系纽带,这将直接影响到江苏经济社会的整体联动发展。因此,江苏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布局上,应结合实际需要,将“三沿”战略进一步调整为“三横一纵”战略,即在原有东西走向三大产业带基础上,沿重要…  相似文献   

7.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江苏省决定在扬州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苏中与苏南地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两个率先”。扬州的初步经验是:变革思维方式,以深化改革为融合发展增添动力;发展现代交通,以互联互通为融合发展畅通道路;强化经济合作,以重大项目为融合发展提供经济支撑;改善自然生态,以秀美环境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提升民生水平,以人民幸福为融合发展确立根本宗旨。推进扬州与苏南的深度融合,扬州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省委、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苏南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沈正平  翟仁祥 《经济地理》2003,23(6):742-746,755
作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个发达省份,江苏历史上就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文章以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江苏境内南北两大板块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比较,并将苏北与鲁南、江苏南北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状况作了对照,得出一些重要结论:①20多年来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迅速扩大趋势;②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鲁南,但增长速度相对滞缓;③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比我国东西还要大。同时,文中还就有关现象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自然、人文和历史等视角进行了剖析;对促进苏南与苏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认为积极推进苏北大发展,不仅是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现有研究在战略融合方面的不足,从与既有国家区域战略融合和省际间融合两个视角,探讨“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的意义。结合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情况,提出江苏“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一是由连云港节点城市向沿海地区、沿东陇海线区域融合;二是将江苏“一带一路”战略与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总体规划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行融合。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五通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向节点区域融合与“一带一路”战略跟既有国家地方战略规划融合,加强省际间“一带一路”战略协同以及成立两个联席会议机制等4方面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剑  刘尧飞 《时代经贸》2010,(10):149-150
东陇海区域经济带是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构建东陇海区域产业带是实施“振兴苏北”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在加速构建东陇海产业带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