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茜 《销售与管理》2005,(12):24-27
事件1:2004年3月,国内家电连锁大牌零售商国美向全国下发了“清场令”,将空调老大格力的产品撤出国美全国各大连锁卖场。格力似乎不屑屈服国美的威胁,多次对媒体宣称:国美只是格力一万多家经销商中的一家,即使在其老家北京,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电行业从来就不缺新闻,2007年能够登上各大媒体头版的自然也不少,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格力连续的两次大动作了。首先是在3月14日,广州国美电器总经理高集群与广州格力总经理王韦权联合签署"国美—格力战略合作升级"协议,并宣布即日起格力空调将在广州国美旗下33个门店全面铺货销售,而国美也一次性向格力抛出了价值2亿元的空调采购订单,此举标志着格力与国美长达3年的冷战结束。而4月28日,格力再次颁布其渠道新政,将自身10%的股权转让给经销商,一时间,又在业内引起了新一轮的猜测与评议。  相似文献   

3.
最近家电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牌厂家格力和大牌零售商国美翻脸了,撕碎了相处数年的脸面,只缘于格力不肯屈服国美的淫威。按理说,国美作为新兴家电零售势力的先锋,横行国内,所到之处,均是新闻不断;格力作为国内空调界坐了9年的老大,势力也是非同小可,格力和国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没错,那究竟是谁错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事情发生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9日,国美北京总部向各地的分公司下达了“关于清理格力库存的紧急通知”。格力总部也做出强硬的回应:格力将把国美清理出自己的销售体系13月10日各地的格力也和国美办理最后的“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5.
陆剑清 《上海商业》2004,(11):40-41
2004年初,国美电器公司总部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进行清理j而格力电器公司则回应以将空调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六大卖场。两大巨头在空调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之际,爆发冲突,其纠纷的起因是国美在没有征得格力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所售的格力空调大幅度降价,格力在交涉未果后决定停止向国美继续供货。由于本次冲突的一方为家电连锁销售巨头,另一方为国内空调制造业巨头,因而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家电供应链在制造与流通环节上正蕴育着深层次矛盾与利益的冲突,家电产业格局在貌似平静的背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引起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以国美与格力之争这一案例为着眼点,聚焦家电厂商冲突背后的动因与本质,透析家电供应链的演变趋势,相信这对于推动我国家电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业界     
<正>"国美应该是事件的收场者。" --国美总部近日对各地分公司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清理完毕。原因是,格力对国美不进行直供,且在价格上不肯让步,这与国美"薄利多销"原则违背,无法满足国美市场经营的需求。格力也强令要求所有分公司不得向国美降价销售。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称,格力会坚持代理商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7.
国美与格力决裂3年之后,又握手走到了一起,董明珠提出并倡导的“工业精神”也开始在业界广为传播。这个春天,那块多年前由家乐福带人中国,又被国美推向极致的厂商坚冰终于开始了融化之旅。 但背后的较力仍在继续。国美依旧在苦心积虑地谋杀“格力模式,家乐福依据把“通路费“作为主要的利润支点:格力“策反”着一批“格力们”的崛起,TCL则利用幸福树向渠道霸权公开叫板与争利……只是双方走得都很艰难,只是双方都为此付出太多而又得不偿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青城 《网际商务》2004,(5):28-28
在国美目前已经如此强势——其势力已经如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各大企业巨头都不得不在其号令下战战兢兢低头听命,甚至忍辱求生的时候,格力却以如此高调的气势,大声的对国美说“不”,无疑令许多业内人士胸中出了一口恶气。但一些专业人士在对格力深感钦佩的同时,也不由为其捏一把冷汗;现在连海尔都不得不尊重这个超级对手的情况下(见本刊上期《老海尔低头》),格力果真可以强悍到底,舍弃国美这样的大白鲨连锁通路也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并持久经营下去?  相似文献   

9.
国美低头     
丁保祥 《商界》2014,(6):32-37
国美开始变得有些不太“国美”了。放弃平台电商,改变返利模式,牵手格力,追随百思买,与地方商超合作……经历过内忧外患之后,国美开始变得谨嗅,开始低下头思考产业的形势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宇 《商界名家》2004,(5):37-40
当国美与格力之间的角力还在继续的同时,又传来志高空调和三联“决裂“的消息,更坏的消息还有万家乐空调因资金链断裂,债务缠身而陷入困境。事实上,国美与格力的角力,志高、三联的“决裂”和万家乐空调的困境只是目前空调业现状的一个缩影,撕开了空调市场竞争无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局面僵持不下。格力与国美之间的纷争最终爆发为双方互不相让的冷战。如今,在国美全国150家连锁店里,已看不到格力空调的任何产品和标志,国美言之为“清退”,而格力则称此是“撒出”。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业界盛传一条颇令人吃惊的新闻:成都国美为启动淡季空调市场,擅自将格力空调大幅降价,格力在交涉未果后,决定正式停止向国美供货,并要求国美电器“给个说法”!考虑到该事件的两个主角都是国内家电业内鼎鼎有名的两大巨头,因此该消息一经传出,业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3.
事件起因 2004年2月,由于国美在没有提前通知厂家的隋况下,突然对所售的格力空调大幅降价,引发了成都国美和成都搭力之间的争端。2004年3月11日,国美总部向全国分公司下达通知,要求各门店清理格力空调库存。对此,格力公司表示,国美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格力在当地制定的价格体系,同时还导致格力其他众多经销商的强烈不满。此前,事发地成都的6家国美卖场已彻底撤出了格力空调。直至2007年4月,长达三年的冷战才宣告结束,国美电器广州分公司与格力广州公司同时宣布,即日起格力空调全面进入广州国美旗下33个门店销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10日.格力空调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这一事件的导火线要追溯到2月21日国美在成都发起的一场“空调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国美把格力零售价原本为1680元的1P空调降为1000元.零售价原本为3650元的2P柜机降为2650元,让格力“无法忍受”,虽然四川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要求其“立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15.
钟雪飞 《商场现代化》2008,(13):105-106
本文从国美与格力两大著名公司的关系破冰谈到美国的宝洁与沃尔玛合作模式,并深入讨论建立供应链管理中零供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继格力与国美闹翻后,近期TCL也正酝酿整合现有经销网点,并切入消费力强劲的三、四级市场,大规模建立家电卖场。  相似文献   

17.
朴华 《三联竞争力》2009,86(5):41-41
每年4月份,是国内空调生产厂商和国美、苏宁等渠道商最爱恨交织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例外的仍然只有格力,这家2004年主动跟国美翻脸的企业,今年依然放弃和谈,继续以自有渠道相抗争。  相似文献   

18.
魏庆 《商界》2011,(2):36-36
康师傅与家乐福的“断货门”之争,虽然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家电行业的营销界.其实天天都在发生。所谓家乐福和康师傅、格力和国美的争斗之所以被搞大了,主要还是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造成特殊时期的话题相对敏感而已。  相似文献   

19.
一张“清场令”令格力空凋猝不及防。3月9号,国内家电连锁老大国美电器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成都格力空调干10日上午12时开始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到3月16号,摆放在京城国美电器门店里的格力空调机壳已经“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京城国美各门店已经停售格力空调。而作为反击,格力空调总部说:  相似文献   

20.
商竞飞 《市场周刊》2004,(10):9-9,8
2004年是国美年,在继格力之战之后,国美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2004年6月30日国美数码店在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深圳等首批12个城市同时开业。这无疑将是今年震撼国内数码业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标志着这个家电零售大鳄正式涉足IT当数码电子产品市场,同时也预示着传统数码分销渠道将可能被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