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品线扩展是多产品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也是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以中国轿车产业为背景,本文理论模型表明,一个成长产业中,产品线延伸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而合资企业在取得产品线扩展先动优势时,还获得了品牌价值的升水,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产品线的重叠和趋同。基于中国轿车产业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理论假设的存在,本文还提出了本土企业优化产品线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政府行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影响,揭示政府蔽荫与汽车自主品牌缺失的关系。本文创造并定义政府蔽荫、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密度两个概念,建立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对轿车产业的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缺失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缺失呈正相关关系的基本结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蔽荫引致自主品牌缺失进行了机理分析。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构造的政府蔽荫的新视角,将是对社会资本视角解释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人所在机构的观点。 目前,我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基本结束.谈判重点已经转到多边谈判上来。有关情况表明,中国有望在2001年11月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协议削减轿车及零部件的高额进口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逐步开放市场给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轿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国内产业界普遍认为轿车业将是“入世”受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因此对于这个限制竞争的部门的政府政策调整将不可避免。 一、“入世”将对轿车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真正的轿车工业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从总体… 相似文献
4.
近期以来,在合资品牌向AO级及以下级别轿车、小型及以下级别SUV,甚至小型MPV等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线扩张的时候,业界对于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而忧虑,对于自主品牌还要不要坚守“低价策略”引发了争论。但在笔者看来,自主品牌的低价策略不仅不应该被抛弃,还应该一直坚守下去。 相似文献
5.
杨丹辉博士的《全球竞争-FDI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一书,对跨国公司进入与我国产业竞争力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9.
"大而不强"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纺织行业的软肋,事实上,快速发展的纺织行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上也经历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名牌涌现,体现了行业增长模式向依靠自主品牌、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变的趋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对名牌培育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区域产业集群内推行区域产业品牌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关键在于政府,并就区域产业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重庆荣昌夏布产业现状的品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纺织经济》20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近几年文化领域的一个焦点,重庆荣昌夏布作为其中之一得到了许多的关注,但受困于种种原因仍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本文从品牌产品开发的角度对荣昌夏布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建议,力图为今后夏布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模块化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空间及策略选择——电子电器产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模块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其影响触角正在逐渐延伸,电子电器产业即是其中之一。本文利用基于产品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对电子电器业的产品进行重新分类。通过构筑以零部件的技术变动性和市场需求特性为维度的空间结构图,可以看出,中国电子电器企业的竞争空间随着技术的变动程度和市场需求的复杂程度提高而逐渐缩小,这是因为中国的电子电器企业过分追求享有模块化的加工组装便利效应而忽视了激励技术创新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技术稳定型产品和技术变动型产品两个方面分别给出了中国电子电器企业的竞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中国轿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许江萍早在50年代,我国轿车工业就开始起步。但是,直到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轿车年最大生产量只有6000多辆,技术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与德国、法国和美国合资建立了三个轿车企业,并引进了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