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珠三角制造业1993~2007年间29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度上升,少部分行业下降.不同产业的集聚度及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一方面,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度上升并占据集聚排行榜的前列,而传统产业的集聚度明显下降.行业间分化明显是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特定阶段所具有的现象.CR3分析显示佛山、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在CR3排名中出现频次最多,是多样化程度较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几个城市.同时还计算了1993~2007年间各城市的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珠三角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文章还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集聚指数和工业总产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工业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提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重点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等产业,避免产业间的低端雷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越加明显,并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一国內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产业基础进行不同的产业分工,并且决定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方法.两广省区作为中国沿海省区,有其独特的优势,两广省区应该抓住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两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物流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物流产业依托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并且更能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本文截取我国 2005~2015 年的空间面板数据, 借助Durbin 模型, 将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因素, 考察物流产业专业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不均衡, 在其作用下全国以及东、 中、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 除了东部地区外, 物流产业专业化对本省和临近省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呈现鲜明的杠杆效应, 尤其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技术进步具备了明显的调节作用, 其对东、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 中、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辐射效应明显大于其本地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 LMDI 方法的乘法形式对2003~2011年京晋滇三省及全国工业行业碳排放进行分解,发现:工业规模显著推动碳排放增加,能源强度抑制了碳排放增加,能源结构优化不明显。建议: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能源强度;推动能源供给革命,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工业发展规模,降低高能耗工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产业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结构特征, 会对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对产业政策、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 税收优惠、创新补贴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专业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 关系, 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U型” 关系; 专业化集聚对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多样化集聚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生物药业的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飞快增长,2002年产值仅1780190.0万元,而2007年产值已达5435466.2万元,增长了3倍多。但从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有的省区增长较快,有的省区增长较慢、甚至减退。为了探究和解释此表象,本研究利用产业分布重心的地理坐标对中国生物药业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宏观了解医药制造业子产业之一的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下称生物药业)的空间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01~201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随机效应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和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比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当前我国碳排放主要呈现以工业碳排放为主、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的碳减排效果优于第二产业的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工业碳排放峰值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形(BAU)和结构调整情景(SA),并将产业和能源结构设置为高、低模式两种情景,分析我国工业排放峰值调节机制。研究结论为:(1)我国工业碳排放量在2035年达到峰值,未来工业碳排放量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降低我国的工业碳排放峰值,但对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影响。(3)能源结构调整对降低工业碳排放量具有显著效果且对第二产业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能源结构调整对工业碳排放量峰值时间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 ,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 ,并将其与西部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中央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东北固有的优势 ,并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确立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三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早对产业结构进行开创性研究的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始祖———威廉·配第 ,他发现了生产要素由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的“配第定律”。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趋同已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点.通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分工专业化系数对珠江三角洲9个中心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珠三角制造业虽然结构相似程度较高,但已经出现产业分工协作的趋势,珠三角的产业同构实际上更多是区域内产品水平分工的表象,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未来珠三角产业将向着分工逐步深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进行2015年实际用水量与灌溉面积、人口数量、工业增加值和牲畜存栏量的均衡性计算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水资源与灌溉面积的均衡性最好,与工业增加值的均衡性最差。基于此,从控制实际用水总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如何在保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兑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是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人均GDP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证实发展高技术产业确实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证实,高技术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益,即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大,其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越小,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人均GDP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证实了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湖南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效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最低的是第三产业.所以在调整湖南产业结构时,应重充分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利用资金和高新技术提升工业生产方式;在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防止产业结构的空心化,以促进湖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出发,通过 EG 系数精确计算了中国 2000~2016 年中国 20 个制造类产业的集聚度,并构建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当前绝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集聚系数转折点的左半段;(2)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间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们有更强的意愿和投资来改善环境;(3)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均有显著正影响,环境污染程度高的行业也是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因此应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鼓励各地区分工协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依据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几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估计了信息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次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而后将信息化细分为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渗透这两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方面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考察了信息化对工业内部若干典型行业的带动问题。通过上述逐层的定量实证分析,试图解释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复杂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工业经济》2007,(3):42-47
由于转轨过程中所存在的制度性因素以及政府、企业具体运作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当前我国工业的产业组织总体呈现出规模经济水平不高、专业化协作程度偏低、地区间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低水平过剩、企业运作绩效不高等不合理状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企业间专业化协作,合理制定并实施产业进入与退出政策,以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国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家用电器行业面临第二次飞跃 微电子产业和家电产业,在一些国家经济起飞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耦合,牵动着整个工业的飞速发展。微电子产业与家电产业的结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家电产业没形成真正优势,企业仍以装配型、组装型、仿制型为主。在配套元  相似文献   

19.
专家点评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随着新世纪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形成。日前出席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的专家学者指出,面对全球性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机遇,我国亟待重新确立和提升产业优势,切实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10月7日至9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吸引了众多经济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结合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局,阐述了我国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宋群认为,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将出现一些新变化:产业国际转移的区域层次将深化;重…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一方面向高尖端层面发展:一方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方向发展。对此,本刊特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岳平博士谈世界工业发展趋势,高屋建瓴,对引导我国工业改革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