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人均电信业务收入为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电信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电信业发展指标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的计算并作相应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各省市电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即电信业比较发达的省市相靠近,电信业比较落后的省市相邻.对局部空间相关系数的分析和分类,则揭示了中国电信业区域分布规律.最后,就协调区域电信业发展并针对属于不同聚类的省市发展电信业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03—2020年相关数据,使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并测度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从整体综合指数、各分项指数及区域差异等方面深入剖析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总体上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除开放维度外,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等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均为正;从区域差距看,尽管东北三省的总体差距呈不断缩小态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省际差距,其中,辽宁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最好,黑龙江省后发优势较为明显,而吉林省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最慢的。  相似文献   

3.
4.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 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 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电力消费总体差距,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电力消费差距的演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地区差距总体上大幅下降,其中区域内部(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是使总体差距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近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闫杰 《山东纺织经济》2012,(10):20-21,32
以新疆农村信用社为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从市级地区视角考察省内地区差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差异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金融发展失衡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应构建区域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机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措施,缩小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运行效率,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发展一体化状态的度量是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内涵与清晰外延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构建了包含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不同尺度2000—2011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序列与地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测度结果。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区域和省际三个层面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均不断提高,这主要归因于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地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但呈收敛趋势,省际分布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这种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比较稳定,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带间的差异较小且呈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电信产业发展及政府管制的若干案例案例1 西方联盟公司(WesternUnion)的早期经营美国电信业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44年摩尔斯(Morse)电报的发明。通过转让摩尔斯的电报专利形成了电报业运营的竞争局面。到1851年全美已经有50家电报公司经营上百个电报局,西方联盟公司合并了其中12家较小的电报公司并迅速发展起来。到1866年西方联盟公司在全美拥有4000多个电报局,经营着最早覆盖北美大陆的电报网。20世纪初,西方联盟公司经营着包括两条横贯大西洋电缆在内的超过百万英里的电报线,成为世界电信史上第一个电信巨人。西…  相似文献   

10.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东部地区着力推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则以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主要经济目标.在此背景下,采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我国地区发展阶段差异所带来的研发投入、出口等因素对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以R&D投入为表征的技术创新显著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分区域估计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地区R&D投入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出口成为中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格局的连渐形成,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已成为现实。本文对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的背景入手电信业对外开放后在政策法律手段上的支持以及确立在电信企业经营战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新形势下我国电信业经营对策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部分国家加入WTO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加入WTO的启示,提出了我国电信业的战略选择:三点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相时较少的严重不均衡现象.通过选取不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政策因素、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素质等指标,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聊的区住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可以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促使FDI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开放地区差异研究郭克莎,李海舰一、各地区的对外贸易差异(一)各省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从1993年海关统计的各省区进出口贸易数据看,外贸规模最大的广东省,出口总额为373.8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09.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国内外环境规制与FDI的研究成果,以制造业FDI作为被解释变量,环境规制作为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响制造业FDI的面板数据模型,并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以上3个控制变量的情况下,17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有显著性影响,其中13个地区表现为负影响,但当考虑控制变量时,只有7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有显著性影响,且4个地区表现为正影响,其他22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1个国家的电信业发展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找出我国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伴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日趋严重。1993年-2010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距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在高位又略有下降的过程。Theil指数对服务业发展差异来源的分析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很小,中国服务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省际差异。落后地区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人才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加大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线性插值法排列河南省 17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各单项指标的位次 ,以平均位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优劣的排序依据 ,并引入秩和比法进行合理分档。结果表明 ,应用该法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原始数据的定量信息 ,可以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