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企业管理》2009,(10):15-15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船舶工业在世界航运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始终保持强劲快速增长势头。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主要指标稳居全国榜首。特别是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千万载重吨大关。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新接单9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超过韩国,晋身全球第一。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已经占到国际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回首30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之路,兑现了小平同志1977年12月6日提出的“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中国船舶工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的我国船舶订单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宝印 《物流科技》2010,33(2):77-80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造船完工量12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_2%,新承接船舶订单5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0.7%;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6793万载重吨,比年初有较大幅度下降。在订单不足、造船能力快速释放的阶段,如何确保订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从手持订单量出发,借助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对2009年我国造船行业做一个简单预测,以期对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造船业困局     
《英才》2012,(9):22
7月底,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了一组数据:2012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承接新船订单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截至6月底,我国造船企业的全部手持订单数,已不足1.8年的工活量。按手持订单的交付期推算,部分船厂已经无法保证下半年的开工需求。以主要造船基地之一浙  相似文献   

5.
改进灰色预测模型在我国船舶订单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时人民币升值、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市场出现的急剧变化,全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58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9%;手持船舶订单2.04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8.7%。未来几年,世界造船市场的需求如何,中国船舶制造企业该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都是中国造船业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手持订单量出发,借助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两年我国造船行业做一个简单预测,以期对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李彦 《人力资源》2011,(11):86-87
2011年国内造船行业持续低迷,而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熔盛重工")却保持了高增长,但逆境增长也暗藏风险。造船行业面临洗牌,企业在扩大业务、多元化、兼并收购的同时,更要加强生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熔盛重工在行业低迷中保持增长2011年造船行业持续低迷,国内造船行业面临"接单难"、"交付难"。1-8月,新承接船舶订单28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9%;全国造船完工量4316  相似文献   

7.
媒体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6):8+10+12-13
Food Logistics《食品物流》据克拉克森统计,7月全球新船订单为75艘,共3285200载重吨,同比下滑65.6%;环比微弱上升,幅度为6.45%。前7月,全球新船订单合计为2530万载重吨,同比回落54.8%。三大主流船型中,集装箱船成为本月订单的亮点。本月散货船订单合计523000载重吨(7艘),与去年同期26艘2009684载重吨订单量相比,回落约284%;集装箱船订单合计为1410000载重吨,与去年同期6艘合计371500载重吨相比,增幅达279.5%;油船新接订单为6艘280000载重吨,与去年同期的16艘598780载重吨相比,降幅  相似文献   

8.
《辽宁经济统计》2009,(2):40-40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尽管连续遭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人民币升值等多种挑战,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利润总额283.4亿元,同比增长50.5%。据统计,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  相似文献   

9.
蔚子 《上海质量》2010,(5):50-52
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却继续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去年造船总量达到创纪录的6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占中国造船总量的15%,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6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并首次跻身世界造船业前三强。年造船总量连续5年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还保持着近5年累计创利全国船厂第一,已交付船只无一脱期的骄人记录。这背后.精细的现场管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佚名 《辽宁经济统计》2006,(9):F0004-F0004
[255]凭借具有自行设计和制造世界先进水平大型船舶、满足国内外知名船东市场需求的能力,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实现了新船建造订单节节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大连船舶重工累计手持新船订单量284万修正总吨,跃升为世界第五位。这是中国造船企业首次手持订单量进入全球五强。  相似文献   

11.
徐志华 《现代企业》2013,(11):22-23
2012年南通船舶工业实现1483.4亿元,造船三大指标是881-3、104、1660万DWT;海工及特种船完工量476万综合吨,30家规模以上海工企业实现销售149.2亿元,增长21.2%,9家企业新接海工订单27个,金额27亿美元,占全球的6.3%。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T量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标志着世界船舶修造中心向中国转移.2011年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造船完工量将占全国66007万载重吨的60%(其船用材料和配套设备总产值约1980亿元),成为世界造船业的又一个新中心.南通届时将因其造船量和海工装备分别占全国的1/6和40%而初步成为世界瞩目的"船谷".  相似文献   

13.
夏东 《集团经济研究》2007,(16):132-134
我国造船工业自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第三的地位,造船量占世界造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呈明显大幅上升态势;2006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更是大幅增加,1~9月承接新船订单占世界分额的30%,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4.
船舶工业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造船管理模式的转换(简称“转模”)。转模是现代造船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船舶工业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造船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03~008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世界航运经济空前繁荣,主要造船大国的造船业得到超预期的发展。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世界造船格局发生了改变,2010年7月份Clarkson数据显示,在反映造船竞争力的三大指标——手持订单量、新增订单量、已完成订单量我国位居首位。但是我国在船舶融资方面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我国船舶业发展的瓶颈。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新的船舶融资模式——船舶融资租赁在我国亟须发展,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船舶业对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船舶工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利用自动化造船装备初步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总装造船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具备了三大主力船型系列船型的自主设计能力,奠定了我国总装造船的技术基础,已在世界船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造船规模位居第一。但造船核心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基础研究能力薄弱,专利和标准主要来自于国外,研发创新受制于造船强国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世界经济不景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第三极的地方造船企业,责任重大。福建造船企业在近几年来,抓住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强劲的有利时机,通过转制建模,挖掘潜力,适时开  相似文献   

18.
徐宁  王宏智 《价值工程》2010,29(8):237-238
船舶工业在我国重工业中乃重中之"重",到2015年,我国将以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出现于世,要达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船舶工业必须要有跨越式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人才。本文就当今我国船舶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及其人才培养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船舶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4月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对加快发展中国船舶工业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造船工业在中国大有作为,中国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在世界造船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完全有可能建成世界第造船大国。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船舶工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作为新世纪国内第一座新建的世界级大型总装船厂,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实现“五三一”战略目标,实现国家领导人把我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指示的一个重要部署,于1999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在中船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外高桥造船公司以世界一流造船企业为对标目标,努力建设卓越造船企业,成为进入新世纪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表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历年主要发展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