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对作者说的话就是:幸有你来,物业管理的天空才会如此缤纷!这话听起来或许有点太过于文艺,但它确实是我读完《本质》之后最真实的感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监管司物业管理处陈伟处长最近出了新书《物业管理的本质》(以下简称"《本质》"),作为陈伟处长坚定不移的粉丝,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细细研读。而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对作者说的话就是:幸有你来,物业管理的天空才会如此缤纷!这话听起来或许有点太过于文艺,但它确实是我读完《本质》之后最真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岁月如梭,我从事物业管理这个行业一晃就是八年的时间,现在回想起当年能从事这个行业还真有点“机缘巧合”。1996年底,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我放弃了一个十分优越的“铁饭碗”,去面对一个未知的前途,这对我来讲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
刘芝鹭 《经营者》2013,(8):244-245
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进入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除了专业知识,是真实设计生活的写照或者说期望。  相似文献   

4.
<正>这本书虽然并没有实际谈到物业管理的本质,但通过总结行业一个时代的经验教训去迎接物业管理的一个新时代,这本身就是在无限接近物业管理的本质。《物业管理的本质》是陈伟生平个人创作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和所有那些深刻链接人生甘苦与百态的"第一次"不一样,这一次的"第一次"因其构筑了比其自身还要宏大复杂的空间,所以它就不仅仅是内在连接作者一个人的生存与思考,它还直接对接一群人的境遇周转和一个行业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住宅与房地产》2011,(8):16-18
物业管理30周年,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但实际上我作为在这个物业管理行业已经干了二十几年的人,确实感觉到物业管理越干越难。  相似文献   

6.
<正>一路上,《中国物业管理》这本书启迪了我的职业生涯,带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情怀一路同行,因这种"同龄"让我和她之间多了一些缘分、多了一份依恋。《中国物业管理》的15年,也是我踏入物业行业雄关漫道,上下求索的15年,感谢《中国物业管理》杂志这位老朋友多年的陪伴,愿未来共成长。《中国物业管理》杂志作为行业权威媒体,反映了行  相似文献   

7.
<正>我和鑫苑物业一路汲取《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的知识养料与思想精华,在理念的转变中,实现发展的蜕变。一书一世界,《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正是打开物业人的世界、牵引物业人梦想的那本书,从事物业管理行业,杂志就成了我忙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陪伴。15年的似箭光阴,《中国物业管理》杂志与物业管理行业一起健康成长,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有价值的经验分享,为物业  相似文献   

8.
《住宅与房地产》2011,(8):76-78
我第一次接触物业管理是在2000年,10年的物业管理给了我整体形象暗示,即通过物业管理几乎人人都信了:可以通过物业管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30年的物业管理带来人际交往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连阅人无数、历尽沧桑的许多老人们也深深地融入物业管理所营造的氛围中。物业管理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式,也被深深烙上了社会互动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关于“物权与善治”的研讨会上,我首先问了与会同仁一个问题:自2002年以来,物业管理行业最流行的词汇是什么?有一位业主代表回答:炒物业!我说:对!那是你们业主的词汇,用物业管理行业的语言,叫“退出”,这就是物业管理当前的核心词汇,它同时以两种形式极大规模地进行着,一是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对具体物业项目——特别是住宅小区项目的退出:另一个则是物业管理人的退出,  相似文献   

10.
杂志社的编辑又给任务了,这一次是给一份物业管理专业在校生的心理调查报告写个点评。编辑的理由是: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有为的物业公司老板,很不容易,在行业内也很典型。对于编辑的这种评价我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并不认为自己优秀,也从来不以企业家自居,虽然我的企业业务范围已经覆盖高层住宅区、政企机关办公楼到学校等,但我总认为我们仍然在路上一一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道路上前进着。这条道路上,没有第一,也没有最好,永远只有更好,不管是从业者个人,还是企业都如此。于是在思考并起草这个点评时,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学长与学弟学妹们的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历经30年探索,物业管理行业逐步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以及不断强化的品牌这一隐性实力。广东公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诚物业)通过自身努力,架构起一个多元化价值综合体,印证了企业发展必须建立于所创造价值之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历经30年探索,物业管理行业逐步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以及不断强化的品牌这一隐性实力。广东公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诚物业)通过自身努力,架构起一个多元化价值综合体,印证了企业发展必须建立于所创造价值之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玩笑说:农民房加上物业管理等于别墅,别墅减去物业管理就成农民房了,物业管理专业带来的附加值是如此之高。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物业管理人自己要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更是呼吁物业管理人共同来正视物业管理行业。  相似文献   

14.
<正>而随着业主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角色定位也需要变化,而不断去适应并且把握好这种变化,我认为这就是行业的转型升级。我所理解的读一本书应该是四个层次:认知、共鸣、研析、思辨。尽管以"本质"命名,打开《物业管理的本质》(下简称"《本质》")这本文集,我所看到的是作者精心建筑的物业管理的"四维空间"——对现象(物业管理的现实问题)的剖析,对本质(物业管理的法理本源)的论述,对规律(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研判,还有一位从业17年的物业管理人对物业管理事业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5.
故事的效应     
《政策与管理》2011,(10):116-117
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两个人的推荐,一是梁文道,一是张大春。作者杨照在自序中说,他这本书就是“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复磨损了我们对于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下面讲几个这本书里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你最珍贵     
物业管理教学十年,我最为欣慰的是l见证很多学生的成长,看他们从生涩天真走向成熟干练,他们努力的过程让我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每听说谁谁谁毕业后已经在单位独当一面,成为物业管理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时,我深感身为一个教师的意义:就是看见自己精心浇灌的树苗渐渐长成了大树。  相似文献   

17.
一本书,相隔十年再看,感受有何不同?1993年,第一次看这本书,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学。2003年,第二次看这本书,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收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寄来的厚厚包裹,整整7本书!这是为我们九江市会计领军培训班学员精心准备的课外读本。我随手翻了翻,决定从《策略思维》读起,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博弈论策略思维。掩卷沉思,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忍不住感慨,人生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选择和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相似文献   

20.
<正>会议结束这天,正逢我46岁生日,也是我从事物业管理十六周年的纪念日。我请谢家瑾会长与我合影留念,在欢笑声中,我度过了一个物业人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日!1994年6月10日,正是我的30岁生日。那天,我受命组建了重庆市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从此,我和物业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