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答: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这是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后,出现在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对话。这一看似简单的对话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后不久,官方宣布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调任。刚参加新闻发布会不久即被调任,引来众多猜测。也许这只是个巧合,但是我们想透过这一对话探讨一下新闻发言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编写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中用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记者微博     
9月15日,一名书法家将一腔怒火化作17刀砍向一名医生。这是一宗持续了5年之久的医疗纠纷引发的血案。而近两个月,“千里赴莞砍医生”、上海“医跑跑事件”、沈阳“患者自缢,医生假装没看见”、深圳“8毛事件”等此起彼伏的医息)中突提醒我们,医患矛盾正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4.
记者微博     
凡有大型赛事,必少不了媒体人的身影。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在赛场上的媒体工作者已成为除了运动员外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让媒体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大赛组委会给前来报道赛事的记者们提供一个“家”,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和及时权威的信息。那么,本届大运会记者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呢?我有幸进入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运主媒体中心,感受大赛组委会的用心服务。  相似文献   

5.
时讯     
《数据》2011,(8):4-4
7月24日22时43分,浙江省“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温州市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图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受伤人员等表示道歉。  相似文献   

6.
孙成然 《活力》2011,(5):184-184
在国新办的推动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进行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举行自主新闻发布会。对于实现公民的知晓权,让公民更多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政策的民间支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由此,自主新闻发布会渐渐盛行起来,各级政府都在纷纷利用它拓展新闻源、新闻信息、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国新办的推动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进行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举行自主新闻发布会.对于实现公民的知晓权,让公民更多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政策的民间支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由此,自主新闻发布会渐渐盛行起来,各级政府都在纷纷利用它拓展新闻源、新闻信息、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小枚 《活力》2011,(18):101-101
每年的记者节,对记者和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平日里,人们关注新闻,这一天新闻关注记者。除了鲜花和掌声,最值得关注的当是:这一年新闻如何推动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新闻事业的期待.也是记者良知和媒体责任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唐立君 《活力》2011,(21):55-55
新闻写作是记者主要的工作。是作为记者必备素质之一,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很多广播电视记者写新闻稿件,有画面展现新闻事实,能说明白就可以。这种想法笔者不能认同。那么如何写新闻稿,怎样才能写好广播电视的新闻稿件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体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新闻来源手段之一,方便、快捷、迅速等特点成为了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尤为重要,除了是获得新闻资讯的手段外,也是为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的方式之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博对于媒体人也同样是,微博的优点是速度快、言论聚合,缺点就是微博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的不确定性。作为信息一线采集者,职业记者该如何利用微博拓展信息发布渠道至关重要。但微博的利终究大于弊,他的功能能让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1.
关显昌 《活力》2011,(10):105-105
伴随科技发展.媒体新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记者采访、写作和发稿方式,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公布于众,可以联合视频、音乐、动画、图片多角度、立体式呈献给观众,给新闻时效性带来了方便.也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网络记者可以单机独立成文。也可以多机联合成稿。绝大多数记者还是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魏默宁 《活力》2013,(2):92-92
搞电视节目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所制作的节目能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赏,而搞电视新闻节目的人要让每一条新闻都得到观众的认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当新闻记者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想到过要怎样的轻松,只是自己的努力往往实现不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所期望的报道价值体现——精品新闻及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活力》2011,(8):176-176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发现和发掘。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沙。因此,仅有勤劳是不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独特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4.
15.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6.
微博廊     
《住宅与房地产》2011,(1):12-12
没有声音的行业是可怕的行业,没有困惑,失去诤言,不再企盼……言发于思,思发于省,省发于爱。声音如同神奇的魔方,无形之中触碰着行业进步的神经。迷茫也好,感悟也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一下这个行业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王越 《活力》2012,(10):173-173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具备了更高的心理层面需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因此具有“深、广、新”特性的电视新闻成为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要频频出镜,以提问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究》2009,(12):11-11
国家统计局新任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日表示,10月份的主要指标让我们相信,“保八”已经无忧。盛来运是在统计局10月份经济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盛来运表示,他的信心主要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浩然 《活力》2010,(21):144-144
新闻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的新闻记者同去一地采写同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写作题材各异不说,有的甚至连新闻事实也有出入。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新闻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容地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20.
金艳 《活力》2011,(12):241-241
当1998年德拉吉博客网(drudgereport.com)率先向全世界传播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内幕的时候;当2005年7月7日伦敦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发生爆炸,英国的主流媒体很快收到来自公民的有关爆炸的图片和录像带的时候:当2000年韩国记者吴延浩(OhYeon—Ho)创办全球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mynews.tom),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确立自己成为韩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地位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们开始发现.新闻事业的发布权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不仅仅来自科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来自公民新闻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