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金亮  林琳 《上海房地》2009,(10):54-56
一、我国房地产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自2002年以来,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推动和规范房地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化与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真可谓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眼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已到中盘,高官们也开始关心在这场风浪中企业家们的真正感受。在2004年里,房地产商注定是要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群。从来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业如此牵动人心,如此备受官产学界的关注,如此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尽管不是单纯针对房地产的,但反应最敏感、嗓门最大、争论最多的莫过于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房地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房地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优化升级,而且改进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目前,全国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正在大力推进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设“数字房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勤政廉政,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房地产管理信息化,是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仁开 《上海房地》2004,(12):27-29
房地产业信息化,是指在房地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全面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资源生产、收集、交流、利用以及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房地产业信息化,通过建立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在房地产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6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一轮宏观调控如同疾风骤雨,全面而深入地触动、改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突然加大,一批涉及房地产违规操作的高官纷纷落马;地方政府在政策的高压之下,心理的天平开始由财政收入向住房保障倾斜;以开发商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大鱼吃小鱼的游戏频频上演;专家、学者、民众以空前的热情参与到关于“暴利”、“房奴”、“房价”的全民大讨论中去。从未有哪个行业受到中央的如此重视,从未有哪个行业受到民众的如此热议。我们甄选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九大事件,由事件引申到现象,由表层深挖出内涵,借此勾勒出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轮廓,记录下中国房地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踯躅足迹,昭示过去一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议加快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业的发展,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提供了帮助,网络为行业构建了操作平台,消费者可以在此查阅信息,咨询政策法规,寻求法律支持,还可以了解市场行情,拓宽采购渠道,增强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网络业就将引领房地产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而房地产业又为网络业提供了一个施展、应用的场所,支撑网络业获得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在数字城市中,房屋和土地的信息是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房和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大问题,房地产业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房管部门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条件,对这些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应用是数…  相似文献   

7.
《蜀都房地产》2004,(A03):13-14
上海、广州等南方沿海发达城市的房地产经纪业,机构数量增长和人员素质提高都非常快,已发展成房地产业中一个重要分支行业。这些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此迅猛,除了依靠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其本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最先借鉴了香港等地房地产业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中国房地产业集约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中国房地产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不仅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传统的住房、土地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我国房地产业自身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以来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促使中国房地产业步入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变化,而房地产企业的变化尤为明显。曾经的那些草莽英雄、官商达人、钻营能手,如今喜忧不一、参差不齐,有些已被市场遗弃,有些还在苦苦挣扎,有些却愈加意气风发。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眼下中国房地产业一样,如此纷繁杂陈、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0.
刁杉 《基建优化》1998,19(3):45-46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房地产作为商品正逐步被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房地产业也被期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又一次飞跃。然而,就转轨时期的房地产业而言,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管理,从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房地产业的管理应更加注重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改变过去由政府行政管理包揽一切管理的观念,才能切实理顺房地产管理。1房地产管理的三个层面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西方国家在房地产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西方国家对房地产业的理解主要分为三…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附加值高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能够从各方面带动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02年以来房地产过快过热的投资,加以房地产商品和房地产行业特殊性,我国已经形成房地产业泡沫。房地产业泡沫的形成、发展和膨胀、破灭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如此巨大已被多国多地区经济事实所验证。于是分析我国房地产业泡沫的经济影响及防范,是房地产业和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房地产业吴育频香港总面积为1077平方公里,近600万人口中,超过95%集中居住在只占总面积约10%的土地上。在香港,平均每10年即增加约100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居住在这狭小的土地上呢?香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对国内城市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蜀都房地产》2000,(8):19-19
市场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给房屋产权监理工作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监理质量”的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又给产权监理工作标示了“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课题。近年来,成都市房屋产权监理处紧紧围绕产权监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武玉文  曲兴武 《活力》2005,(10):93-9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产业之一,形成了房地产业开发市场,要健全房地产业发展机制,使房地产业更加健康繁荣,其根本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认真积极地依法管理,将房地产业的运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对于房地产业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创新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地方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宁波市房地产开发持续增长,房地产需求不断提升,房地产流通日趋活跃,全市房地产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宁波房地产业能有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源于我们近几年着力盘活存量房地产,推进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全国房价持续快速上升,中央及一些地方政府因此密集出台了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如此之强,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上半年过去了,在此特对“宏调”之下的地产市场发生的变化,广州的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作一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6,(7):24-27
中国有句俗话:重棒之下出孝子。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这位在中央政府“父母大人”眼中的“不孝子”。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施以重棒,特别是今年的“国六条”、“37号令”,出手之重,出乎业界各方人士的意料之外。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啊! 那么,如此重棒之下的房地产业,能否按中央政府的调控意愿,当一回“孝子”?近期,本刊记在海南召开的亚洲房地产高峰论坛会上,有幸访谈到众多的业内嘉宾,就近期房地产业的热点话题进行采访。[编按]  相似文献   

19.
陆瑾 《上海房地》2005,(12):53-55
房地产业是非常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开发专业性强,业务活动涉及面广,对于技术、经验、管理、资金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感觉到了宏观调控给行业的压力,行业竞争逐渐加剧,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大大减少。房地产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企业的壮大不能完全依赖于高额的利润。如何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提高管理水平离不开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所以,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是房地产企业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对于企业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提出我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