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复顾惜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  相似文献   

2.
打我记事起,家乡的人们过年时都要穿新鞋,特别是孩子,因为穿新鞋预示着新一年能走好运。所以为全家每个人做双新鞋,成了祖母年前的头等大事。做鞋的准备工作从入秋开始,首先祖母会将穿破的IEt衣服拆成布片洗干净,打好一小盆糨糊,  相似文献   

3.
新鞋与旧鞋     
宋代有一位大官新入阁拜相,有人问他做宰相的味道如何?他说做宰相就像穿新鞋一样,外表好看里面苦.此话的意思可嚼上一番.做凡人的大多看到别人荣耀了,就羡慕至极,认为别人一切都如表面那般风光,甚至群起学之,大有非达到别人的高度不可的气势.静下心来想一想,这  相似文献   

4.
他不会教书,只是学校临时请来的代课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休产假,他只代我们半年的课。他穿得不好,每一件衣服上都有补丁,鞋子是农村人穿了下地干活的胶鞋。他上课常常写错别字,学生问问题,把他的脸憋得通红,汗珠一粒粒从额头上往下滚。因而,他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笑他土,笑他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丢鞋     
一位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掉了一只到窗外,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相似文献   

6.
该甩的包袱     
最近读<打满补丁的外套>这篇短文,深受启发.   文中说到村子里住着一个怪老头,每天他都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外套四处游荡.并且,他衣服上的每一处补丁都是不同的颜色,看上去艳丽夺目.……  相似文献   

7.
联想为什么(五)□陈惠湘第三章穿新鞋走新路“劳心者治人”不对。思想值钱正确。否则毛泽东主席就不会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赚钱需有赚钱的观念,取之无“道”就不能取之。三人一组五人一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观念,否则人就不聚。小企业销售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出台一系列出口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营出口创汇,但有关部门运行机制不变,办事章程不改,迫使企业“穿新鞋走老路”。  相似文献   

9.
忽然一笑     
白维纯 《审计月刊》2006,(5):F0003-F0003
秃与秀一日,秀才行路遇到一和尚,秀才问:“师傅,请教秃驴的秃字怎么写?”和尚答:“秀才的秀字歪歪屁股就成了!”不要等了绅士初次到伦敦,对警察说:“我和妻子各自走失了,要是她经过这里,你可以叫她等在这里吗?”警察:“可是我不认识她呀!”绅士:“呀!一点不错!我真没有想到这事,那你叫她不要等了。”母子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蚯蚓孩子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新鞋莫里森买了一双新鞋却不穿。一星期后妻子问他:“你为什么还不穿那双鞋…  相似文献   

10.
黄文明 《乡镇论坛》2014,(12):39-39
五十年代的人,差不多都穿过哥哥、姐姐穿小了的旧衣服,也穿过或见过带补丁的衣服,有时还见过穿过露脚指头的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了伟大的政治抱负,毛泽东一直没有间断过调查研究工作。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多多少少会有些记忆,至少记得他老人家穿白褂、戴草帽、看麦穗的那张彩色照片吧。这是毛泽东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的一个生动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观赏林加国几本精美的书法艺术分产泛,既有唐诗宋词,也有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不有他自己创作的很多诗词.  相似文献   

13.
权利娜 《价值工程》2011,30(20):169-170
本研究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主要针对我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存在的效益不高、"穿新鞋走老路"以及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给出了一些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跑年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孩子最指望的便是早一天过年,因为过年,再穷人家的孩子也会穿上新衣新鞋,吃上肉和糖果。而对于那些跑年的孩子,心里更是肩负着一种使命,因为自己的学费和家中春上用的盐费便是由他跑年来担当。跑年,在异乡人看来,这和行乞差不多。而在家乡,则认为跑年的孩  相似文献   

15.
《英才》:你似乎受毛泽东的启发很多,在做企业过程中有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习与借鉴?徐少春: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的领导艺术毫无疑问相当深。毛泽东有着极强的使命感与革命激情,他那种浪漫主义气质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敢为天下先的远见、胆略。《恰同学少年》,我是和我儿子一块看完的。另外,我欣赏的  相似文献   

16.
王冉到底是不是说过这句"嚣张"的话?——"我只穿阿玛尼。我觉得只有穿上阿玛尼的时候我才最像我自己。"他支支吾吾.有点不好意思:"我从入投行开始,基本就是穿阿玛尼。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会选择这个牌子。这个牌子的形象就是投行的形象:内敛、有型有款.但相对保守。反正做投行的绝对不会穿紧身Prada。"  相似文献   

17.
卢洁 《秘书工作》2011,(5):51-53
毛泽东与郭沫若的“诗缘”很深,或诗词唱和、或“笔削”润句,或“一观”诗稿,可谓相知甚深。郭沫若留下了很多手书毛泽东诗词的翰墨,他还是毛泽东诗词的权威注家。  相似文献   

18.
苦难的童年 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禹县,1923年5月 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湖,曾拥有大风帆船,来往于省港澳之间,从事货运生意。但当霍英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境已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赤脚行走。有一次过旧历年,他父亲第一次穿双新鞋上街,在小摊档把鞋脱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双脚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发现竟然没有把鞋穿回来,因为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水上人家生命毫无保障。霍英东的两个…  相似文献   

19.
叶永烈 《秘书工作》2006,(11):18-21
当秘书缘于毛泽东“点将“   对于胡乔木来说,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从此,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他.胡乔木后来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也正因为他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泽东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毛泽东的研究,反映了民众对领袖的情结,反映了人民对毛泽东的爱戴和崇敬.毛泽东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著名诗人.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是我们党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