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身份困境及社会后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动,3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许多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但制度对他们的身份认可却严重滞后。目前农民工存在着被看做农民、被看做工人、被看做非工非农等多种身份标签,身份压力由此产生,并酿成多种社会不良后果。中国现有农民工社会制度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工有关,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而围绕农民工的相关制度改革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城中村迅速发展。处于城市边缘的这些外来农民工往往既以农民的眼光看待城市,同时又以“市民”的眼光看待农村,让他们身处城乡这两种相互摩擦和相互冲突的文化环境之中,成为典型的“边缘人”。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有关制度设计、政府公共服务、文化融合、社会公平、自我意识、社工服务等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城中村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0份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问卷为基础,从群体身份认知现状的三种情形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选择性要素进行剖析,深度解读其身份认知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资本的身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转型中国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也是一种不同于市民和农民的社会身份。农民工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资本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是农民工公民资格无法充分实现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差异政治"的价值诉求,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资本的政治策略,即实施"差异政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身份认同是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却面临如下困境:法定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困难;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困惑;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针对上述困境,文章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力量在当代已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帮助民众建构想象中的自我与世界,但建构起的世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却产生影响。由于现代性的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渐模糊,大众媒体的想象建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他者"身份,"他者"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缺失了话语权,话语权的缺失又形成了身份认同困境的再生产。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8.
9.
10.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上的市民自利意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尚未将住房保障清晰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外来农民工始终被排斥在城市公共资源共享范围之外,很大的阻力源于市民阶层在政治、经济、社会及心理层面上的自利意识,它不仅给农民工心理造成"相对剥夺感",导致社会动荡,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农民工城市族群再生的异质共存,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文章认为,有必要通过提高公共权力机构利益协调能力,强化市民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建立农民工利益表达组织形式等途径,引导市民从心理上认同,并在理性上自觉支持农民工城市住房权的实现,以此缓解农民工沦为底层人群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张力。  相似文献   

11.
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转型过程中面临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情感支持弱等社会支持严重缺失的现状。本研究从政府、企业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有效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而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一直是困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农民工结构、农民工意识形态变化等方面说明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并对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经济论坛》2004,(19):94-95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业角色的改变并没有使他们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而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学术界对农民工司题已经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问题分离开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置身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工的现实处境与未来归属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引用“社会距离”这一概论来解释农民工和市民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距离”的测量指标不易于定量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寻求一个定量化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文蓓 《时代经贸》2012,(18):76-77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引用“社会距离”这一概论来解释农民工和市民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距离”的测量指标不易于定量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寻求一个定量化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向农民工提供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维护农民工健康权益的重要路径,有效推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社会融合.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PSM方法、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受雇就业质量,也推动了农民工由受雇向自雇转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不同性别、代际、文化程度农民工群体就业身份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增强农民工社会融合而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产生影响.本文验证了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择业效应,为政府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关键着力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宪浩 《财经科学》2006,(10):99-104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加大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因而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尽快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本文认为,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是制度障碍和经济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融入文化培育阶段.而根据农民工社会融入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