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IO 3.0     
技术是怎样深刻改变商业和影响商业的? 能亲身实践并且深入回答这个问题的,非他们莫属——那些既懂技术、又对商业趋势具有清晰洞察力的CIO们。每年夏大,业界最负盛名的CIO们纷纷聚集在三亚,参加《IT经理世界》主办的“中国CIO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2.
CIO语录     
《IT经理世界》2012,(23):106-107
张岩:在大数据、云计算面前媒体与CIO同样责任重大精通技术并不能代表熟悉业务理解商业,概念上的夸夸奇谈,缺乏实际的落地,是CIO的通病。大数据不是新的概念和技术创新,大数据的价值在于为非IT管理人员提供了解商业变化的工具。也就是说,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业务环节。作为技术型的CIO,请你静下来想想,你真的了解公司的商业逻辑吗?  相似文献   

3.
《IT经理世界》2013,(19):93-93
9月13日,《IT经理世界》主办的“IT创新中国行”暨2013中国优秀CIO评选活动--厦门站巡回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IT经理世界》打造的技术商业子论坛之一。  相似文献   

4.
《IT经理世界》2013,(19):89-89
8月30日,《IT经理世界》主办的“IT创新中国行”暨2013中国优秀CIO评选活动——上海站巡回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IT经理世界》打造的技术商业子论坛之一。  相似文献   

5.
《IT经理世界》2013,(22):101-101
10月17日,《IT经理世界》主办的“IT创新中国行”暨2013中国优秀CIO评选活动——北京站巡回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IT经理世界》打造的技术商业论坛的一个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碰到职业天花板的CIO只要转化思路,其职业前景可能就会别有洞天。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一次主题为“IT推动商业变革”的CIO沙龙上,一位来自某大型制造企业的CIO在介绍完自己如何通过IT系统顺利推进两个企业合并的经验后,将话题引到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上——“我们企业的IT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会慢慢下降、重要性开始降低?对此,我非常困惑,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此话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座的CIO纷纷发表自己对CIO职业生涯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IT经理世界》2013,(Z1):62-63,10
2012年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特殊年份。套用一句歌词,技术还是那些技术,应用还是那些应用,CIP还是那群CIO……但技术、应用以及CIO们的创新故事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写入商业基因。在"2012年度中国优秀CIO"的评选过程中,《IT经理世界》的编辑记者访问了大中华地区各行各业的大量CIO,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CIO乐于走向前台,他们推动组织变革,为供应链解困,拓展自己和企业的新领域——电子商务或移动社交;更有一批CIO直接转型为"CXO",做起CMO、COO,甚至CEO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巨大进步带来了新的商业革命。企业信息化建设被管理者特省道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中村和发展,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建设自身的信息系统平台。根据IDC的预测报告,2004年中国IT市场将增长18%达到294亿美金,这个数字将占除日本外全亚洲市场的35%。高增速给国内企业的CIO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如何不断的让自己的IT系统完善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CIO们一刻不能松懈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IT经理世界》2013,(10):136-136
5月10日,由《IT经理世界》杂志主办的"2013中国优秀CIO"行业巡回论坛——商业流通行业论坛,在厦门市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IT经理世界》精准打造的技术商业子论坛之一。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商务、零售以及物流企业等商业流通行业50余名CIO的踊跃参与,大家针对"弱消费时代下的差异化竞争"这一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展开了充分分享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外行”CIO     
金融出身的李引泉总是说自己不懂IT技术,“手提电脑用的还不如家里正在读书的小孩。”但是手提电脑的使用水平显然不是衡量一个CIO的标准,就是这样一位IT的“门外汉”,却身兼CFO和CIO的双重角色,作为招商局集团的副总裁,在集团内部指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化运动。其实,李引泉对于IT并非一窍不通。当年他在银行工作时,曾经被派驻到美国负责筹办海外分行。那时,他按照当地银行的商业惯例和监管要求,将银行的整个业务流程草拟出来,编写了厚厚几大本,并被要求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因为那时全球几大金融中心都已经实现电脑化,要与这些金融…  相似文献   

11.
《IT经理世界》2012,(23):103
1我们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好CIO"?一直以来,《IT经理世界》及e行网,以提升CIO职业价值为使命;15年来,我们风雨兼程、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CIO这个阶层的兴起。今天,CIO日益成为推动中国IT应用、商业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深深地理解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理想、愿意通过技术的力量驱动创新、创造价值。e行网作为面向CIO的商务社交网络,愿意为CIO的职业发展倾尽全力,帮助每一位CIO在事业上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2.
所有CIO都在力求增添价值,但一些CIO径直将目光瞄向了客户,力求在企业外面实现增值。 PHI公司CIO詹姆斯·奎因(JamesQuinn)将任务派给其IT团队时,更多地考虑客户,而不是现金。  相似文献   

13.
《IT经理世界》2012,(22):123
1我们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好CIO"?一直以来,《IT经理世界》及e行网,以提升CIO职业价值为使命;15年来,我们风雨兼程、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CIO这个阶层的兴起。今天,CIO日益成为推动中国IT应用、商业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深深地理解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理想、愿意通过技术的力量驱动创新、创造价值。e行网作为面向CIO的商务社交网络,愿意为CIO的职业发展倾尽全力,帮助每一位CIO在事业上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些CIO角色跨越的先行者们,已经成为了企业中的"新物种",其自身的职业定位开始"模糊"。当CIO们不断通过IT技术为企业的商业基因注入新的动力,当IT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成为了足以改变企业架构的力量时,CIO角色本身会发生改变。那些IT已成为核心驱动力行业的CIO们,如零售、金融等领域;那些在埋首于服务器和软件系统时,仍习惯于长时间探起头凝视业务的CIO们,都会是变化的先行者。CIO的角色变迁可以简单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也是整个CIO群体都存在着的变化趋势,CIO们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CIO们在企业的管理层级中,正在从边缘走向核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企业的IT需求持续上升,企业的IT部门越来越大,IT管理者们经历了从提供计算机,到提供系统,再到提供分析结论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CIO们脑海中的关注重点表明他们已经走出了技术地带。7月初,在《IT经理世界》杂志于海南三亚举办的CIO论坛上,我们对近百位参会CIO进行了“2005年最关注问题”的调查。从CIO们开放式的答案中,我们发现,CIO们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单一地聚焦在软件、硬件等IT基础设施上,而是更多地涉及到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有人对国家经济、相关政策极度关注。这说明中国CIO们正在逐渐走出单纯  相似文献   

16.
IT不再重要了吗?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里,IT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上个月,《IT经理世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CIO高峰论坛”在美丽的海南三亚如期举行。在金融危机肆虐、又受到甲型H1N1流感威胁的情况下,这届论坛却创下了到会CIO人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可见在这样一个严酷的商业环境下,CIO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有着迫切渴望与同行交流与学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名片上印着CIO职位的CIO大抵都很忙碌,列席CEO主持的会议、出席其他业务部门的会议、在全国乃至国外奔走。他们往往面带笑容、自信满满,底气很足,他们中有南方航空的胡臣杰、泰康人寿的王道南、上海盛大的米丹宁等,他们凭借对业务和IT的深刻理解,带领IT部门驱动着商业创新,这些最佳实践也为业界所分享。  相似文献   

18.
田野 《IT经理世界》2009,(13):88-89
在业界的预期里,2010年是CIO们手头不那么宽松的一年。尽管2009年很多企业在经济低迷期业绩下滑,但IT预算却是在2008年做出来的,因此CIO们的IT采购资金还不那么紧。但是2009年的业绩或许将影响到CIO们2010年的IT预算。  相似文献   

19.
应对变革     
2008年1月19日,在2007年度"中国优秀CIO"颁奖典礼上,武汉武商集团副总经理王沅听完前5届评选主题——"IT的价值""、CIO的角色与作用"、"IT推动商业变革"、"IT与企业战略"以及"IT与创新"的回顾后,察觉到本次评选的一个改变——"今年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CIO们需要带着投入产出的视角,重新审视一番商业流程图。这无疑是个大多数CIO们会暗地里哀叹的一个年头。全球经济大势低迷。银根紧缩。预算几无增长甚至不涨反降)的情况下,CIO们还必须要做到持续创新,——这不仅包括要为公司创造全新的客户价值过程中引入相关的IT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得证明这些IT的投入将有效转化为实际的公司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