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上海商业》2005,(9):16-20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供给不足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长期约束条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显重要。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从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赵保安 《中国市场》2009,(13):92-95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中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相对是滞后的,这与我国环境与资源恶化及短缺状况极不相称。但党和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面对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应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框架下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解决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将循环经济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当前 ,首都北京正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已成为制约工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是北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一、首都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潮流,被发达国家视为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比较分析"先行者"的做法,获得对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的贫瘠匮乏状况及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必须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文章认为,国家应对循环经济进行税收优惠,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税收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措施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6.
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克拉玛依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因此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规划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建设生态型石油石化工业,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使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和环境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莱钢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提高莱钢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莱钢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资源稀缺的状况,迫使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即从根本上以法律政策为基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转换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开发循环生产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田争利 《现代商业》2007,(29):236-236,235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模式,论述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通过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永田 《商场现代化》2008,(16):325-326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已初步形成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这样四种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相比,我国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是经济…  相似文献   

13.
毕永田 《商业科技》2008,(16):325-326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已初步形成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团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这样四种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相比,我国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业圊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税收对促进资源节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探讨了我国应采取措施,加大资源税征收力度、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等税收政策,来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税是一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宏观经济手段,但我国环境税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环境税涉及的有关税种出发,总结出起其促进循环经济的作用途径,提出我国应尽快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透过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具体讨论了循环经济中的外贸环境变化,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以循环经济为指引通过资源有效利用法规、废物资源化利用法规及生产责任延伸法规来实现对我国出口的制约.在现实的选择中,我国必须通过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本国法规等对策,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税发展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税是一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宏观经济手段,但我国环境税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环境税涉及的有关税种出发,总结出起其促进循环经济的作用途径,提出我国应尽快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刘海峰 《商场现代化》2006,(17):221-222
在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策略,构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经济政策、运行体系,来保障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致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提出,循环经济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核心内容是对资源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今天,我国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与使用上。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所面临的障碍,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铭 《商业时代》2007,(6):33-34,16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然而从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我国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循环经济将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动力研究,旨在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