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领导的科学决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人事决策,尤为重要。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街亭,致使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六出祁山,兵进长安”的战略计划彻底失败的故事。那么,这次失败是怎样造成的,原因在哪里呢?用诸葛亮的话说是“用人不当”。马谡熟读兵书,  相似文献   

2.
街亭失守,使诸葛孔明屡出祁山北伐魏国的军事行动最终归于失败,蜀国统一中原的希望化为泡影。千古名相诸葛亮不得不挥泪将马谡就地正法,斩首示众,自己也官降三级,以谢国人。诸葛亮此举作为执法如山、赏罚分明的经典,历来为史学家津津乐道。然而,笔者最近查阅了《三国志》等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街亭之役,马谡固然有失有罪,但同样孔明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这里有一个用人失察的问题,是失败的根子所在。马谡,字幼常,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他立了专传,可见他的“知名度’是不低的。马谡的祖籍为湖北省宜城,与其兄马良一样,…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诸葛亮视为职业经理人的话,他是有很大缺陷的,例如街亭之战,主要不是马谡的错,错在诸葛亮,诸葛亮靠斩人头推脱了个人责任。诸葛亮至少错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选人制度和提拔体系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事件几乎没有。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能力岂不是更好。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给我们塑造了两个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一个是马谡,一个是司马懿。两人都屡战沙场,谙熟韬略。但马谡自持“饱读兵书”,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结果街亭失守,演出了“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司马懿则诡诈多疑,优柔寡断,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自愧不如,因而坐失攻打西城的良机,贻笑天下。两个人一个“自负”、一个“自卑”,但下场完全相同,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自负”和“自卑”是两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因而也错误地估计了别人,从而导致失败。“自负”与“自卑”都有其产…  相似文献   

5.
这个题目有点吓人,因为我们征集到了一些目前活跃的企业家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一个可以被称作企业家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架完美的赚钱机器还是一个承担经营企业之外更大社会责任的人?一度流行的观点是,能够做好一个企业的人就是一个企业家,因为他解决了员工的就业、创造了税收。就我们的采访来看,企业家们对自己所处这个阶层的要求已经有所提升,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自觉地把成为”企业公民”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什么     
企业家应该是一位得道高憎,能参透企业。因而企业家在繁忙之余,应向现代企业理论家学点现代企业理论知识。而现代企业理论家的使命并不是教企业家去如何改造企业,因为他自己都不会管理企业,他的任务是把企业的道理解释清楚,因为他们有一个基本哲学理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企业是个很迷人的东西,他把不同禀赋的人  相似文献   

7.
万希 《企业活力》2002,(5):28-30
<正>中国失败的企业家,从史玉柱、姜伟、吴炳新到秦池、亚细亚的老总几乎都是以企业的灭顶之灾讲述着悲壮的故事。与国外的CEO相比,我们的企业家们书写的是血淋淋的“失败”两字,常常是无力回天,甚至以消亡而告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在分析中国企业家失败的原因时说,“70%~80%是在于投资失败,而投资失败源于决策失败。”而飞龙集团总裁姜伟总结出自己二十大失误时把决策浪漫化列为首位,认为“决策过于理想化、浪  相似文献   

8.
从投资人角度而言,雨荷餐饮集团董事长夏南芙和红石投资公司的刘益江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理性上说,投资人进入企业后,企业家有任何重大决定,都应该由董事会来决议,而不是一个人马上拍板。不过,投资人刘益江说话过于理性,完全按照董事会决策流程来否定夏的决策,没有站在夏的角度去想问题(中国很多中小民企有一个通病,认为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决策就该自己做),刘不应该直接否定夏的做法,而是哄哄夏不要着急,即便决策错了,也不是说了就要去做,毕竟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法律文本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财务数据为我们掌握企业决策的财务影响提供了便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企业家、总会计师和财务经理却并不知道如何定量估计企业决策的财务影响,常常是在决策执行一个时期之后才发现当初的决策存在财务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关注决策的财务影响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0.
任何公司的发展,根本都是一个战略和执行的问题,战略和执行可以用四个字来代表——“三心二意”。首先是信心。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一个公司的建立仅仅是为了挣钱,那这个公司是做不长久的。公司的理念、信念、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用心。成功的企业不是靠科班出来的,MBA课堂出不了企业家,都是企业家去参加MBA。在这个问题上企业要有自己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从诸葛亮斩马谡想到的刘治平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作为执法如山的一个历史典范,被人们一直传颂至今。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更值得今人传颂和难能可贵的,还是诸葛亮在失街亭后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书要求“自贬三等”的品格。对照诸葛亮主动承担责任的高姿态,不禁使人联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镇企业》2002,(11):55-55
误区一 企业要越做越大什么样的规模有利于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突出,什么样的规模就是最经济的规模。误区二 发展是越快越好企业经营好比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不是看谁现在跑得快,而是看谁能在关键时刻跑到别人的前面。误区三 集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对于属于典型的竞争性组织的企业,职业企业家的个人决策不但可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更重要的可以依靠职业企业家的经验和直觉做出超越逻辑和预见的决定。误区四 多种经营可以降低风险每个人(包括领导),每个组织(包括政府),每个企业,只有干自己所擅长的,才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兴衰成败给人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曾经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巨子们大都只是昙花一现,各领风骚三五年后便销声匿迹。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我国企业家往往将失败归咎于决策失败。飞龙总裁姜伟反省出的20大失误,头三条赫然是:“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可见决策失误给姜伟带来切肤之痛。巨人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因我一个人的失误,给集团整  相似文献   

14.
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什么使他们出类拔萃?我们在研究了大量成功企业领导者的案例后发现,这些企业领导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能尽全部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懂得做人、善于决策、充满热忱、持续创新、架构关系、激励团队以及赢得拥戴……最成功的企业家们所共同具有的良好习惯和素质,使得这些企业领导人能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近日,受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播放的影响,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之书。阅至"失街亭"这一章节,深感用人的重要。"街亭"失守,马谡固然有不可推脱的直接责任,但是,也与作为调兵遣将的军师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感情用事有关。诸葛亮和马谡交情深厚非同一般,俩人之间以父子、兄弟相称。因此,对于马谡自身的弱点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况且刘备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一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尽管如此,诸葛亮凭着俩人之间的深交,在马谡一再请求和发誓下,诸葛亮终因感情超越了理智,违心派遣马谡前去镇守街亭而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月月友供职于日本丰田,我问她为什么不考虑去欧美企业,她说她呆在丰田不是因为薪水,只是觉得太喜欢丰田的文化了,然后她给我介绍丰田的文化:“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人颐指气使的,我们经理给我下达一个任务,我觉得合适我就去执行,如果我觉得不合适我会和他辩论,他说过我了,我就去执行,说不过我,我不会去执行,经理白己就去做,等他做完了,他会告诉我到底谁的决策是对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和口号。如何让自己的文化真正地被广大的干部职工接受并深深地践行.才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如果只是请一帮文人墨客来编制文化、出台制度.但是没有人执行.甚至说机械地执行.那么这样的文化是失败的.这样的企业也不会做强做大的。那么文化的植入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相似文献   

18.
一家著名的乡镇企业陷入一场震动湖北全省的“金融风波”之后被拆解:一个著名的乡镇企业家因此从荣誉和成功中突然跌落——看起来,这很像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一贯的“研究失败”报道中的又一个新故事。但是,周作亮和他的幸福集团,讲述的决不只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的“失败”故事,在这里,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曾经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妨碍所有中国企业进步的大问题:当政府和社会不把企业当企业看待.当企业家不把企业当企业来经营,企业完全可能“克服”资金等约束在短期内“做大”,但决不可能采远维持高速发展的神话。这是一个长期落后的群体想在短期内快速“幸福”的悲剧。在这样的悲剧中,没有失败者,有的是“夸父逐日”的悲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境界     
企业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怎样才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大概是现今企业家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但是,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却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或者说,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企业,现在还没有时间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长远来看,能否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将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换言之,企业的领导者们必须有一个关于企业为什么而存在的、正确的世界观,才有可能把企业彻底带出在黑暗中摸索的混沌状态。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牟利工具的范畴。一个健康的企业,必须首先要对社会做…  相似文献   

20.
译者语:当今,中外企业家都遭遇失败,但是,企业的命运不同,中国的企业随CEO的失败一同消亡,中国企业是企业家失败的陪葬品,例如姜伟、吴炳新、乔赢以及秦池、亚细亚的老总们和他们的企业一同消亡。美国大公司,CEO失败了只表明执行层有失误,董事会立即会采用新的继任方案选出更为合适的CEO人选取而代之,企业并不会因为CEO的失败而同时遭受到灭顶之灾。相比之下,区别的关键问题是董事会。中国企业的董事会患了花瓶症,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功能也随之丧失,形同虚设。 我们翻译了下面的案例,说明美国大公司董事会在选择继任CEO时的作用,以飨读者。CEO换班,董事会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