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理出口是指委托方与受托方双方签订《代理出口合同(协议)》,由受托方办理出口货物报关、结汇等出口手续,受托方凭借已办理完的出口手续到其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然后受托方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和出口相关的单据转交委托方,由委托方办理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2.
出口代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企业在接受委托开展业务中,有可能遇到各种业务风险。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代理业务的实践体会,归纳出外贸企业出口代理业务中的一些操作规范。同时,针对外贸企业出口代理业务中的业务风险,笔者介绍了行之有效的具体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交通过实例,说明当前代理出口会计核算尚存在形改实未改的状况,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旧会计核算模式的弊声、,强调代理出口属代销性质,不能视同购销业务作“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和“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处理,阐用代理出口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会计核算帐务处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贸出口形式也日益灵活多样,代理出口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代理出口是指生产企业或外贸企业委托另一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代理其产品出口,委托企业承担出口盈亏。据了解,目前外贸企业经营代理出口业务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代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中,代理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本文从我国外贸出口代理的流程入手,分析各种风险形成的原因,寻找在当前形势下代理出口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蒋琪  赵品 《中国海关》2014,(5):44-45
案情简介 案例1 2006年6月,郭某与广东E外贸公司签订代理出口协议,E公司代理出口计算机芯片(CPU)至新加坡,郭某负责组织CPU货源,以及联系新加坡进口商;E公司负责出口报验、报关、租船订舱、装运出口、制单、交单及结汇,出口装运前新加坡进口商将货款全部电汇到E公司账户,E公司正常结汇后,在郭某提供出口退税所应有的合格单据后三日内,按照郭某提供的增值税发票金额先行垫付出口退税款并扣除1%的代理手续费、垫付税款的银行利息后付款给郭某指定的账户。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贸制度的改革使不少企业有了进出口经营权,但大多数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仍委托外贸专业公司代理报关。很多企业除了委托国内的外贸专业公司出口外,也在考虑聘用能熟悉特定行业、具有一定背景的海外当地人作为出口代理,帮助自己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大经贸》2003,(9):88-88
为规范出口保付代理项下的收汇核销业务,支持对外贸易发展,鼓励银行业务创新,7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出口保付代理业务项下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范了出口保付代理项下收汇核销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代理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随着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代理体制已经逐步成为现有外贸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现行外贸出口代理的流程人手,分析了挂靠业务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该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边淑琴 《现代商业》2012,(26):241-242
合作出口业务近年来的规模逐渐增加,并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合作出口业务就是出口代理方运用委托方所具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进行出口业务,出口代理方在完成相应的出口业务后收取一定的代理费,再将余款付给委托方,进而实现双方盈利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合作出口业务的内部财务,对财务内部采取台账管理的模式,确保双方的业务能够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口使用FOB术语不断增加,对出口方而言,以FOB出口存在很大风险。如何扭转出口FOB增多的局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的船公司、货运代理、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货主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外贸体制改革来说,时下最时髦话题就是"挂靠".什么是挂靠呢?简单地说,就是外贸企业收取管理费或代理费,为个人和企业代理出口的的形式.从被代理人的角度,就是挂靠在外贸公司出口.挂靠最早出现沿海地区.当初一些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跳槽后,由于没有进出口权,就只好找一家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客户和工厂都是业务员自己的,外贸公司签订代理协议后,出口手续交其办理,而外贸公司仅仅收取一些手续费(通常为0.7-2%不等),并由外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即使当这些业务人员注册私人或民营国内贸易公司后,仍然采取挂靠的办法出口.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贸经营权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挂靠的势头却未见减弱.  相似文献   

13.
一 在代理出口业务操作中,外贸公司除了坚持不做"四自三不见"业务的原则外,还必须规范地操作每一笔业务,注意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只有这样外贸公司才能确保取得代理业务规模经营的效益,才能确保代理业务不会落入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贸易中,代理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随着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代理体制已经逐步成为现有外贸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现行外贸出口代理的流程入手,分析了挂靠业务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该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广告》2010,(7):118-119
中国的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商的合作关系平均有多长? 25%的代理关系持续时间少于一年,而2006年只有19%。代理关系平均维持时间为2.5年,低于2006年的2.8年,远远落后于时长在6年以上的欧洲和美国。其中本土广告主与代理公司的合作关系更短,只有1.9年。  相似文献   

16.
隐名代理制度是代理人行使代理权的一种方式,其与直接代理有很大区别.隐名代理法律制度在海事司法实务中的适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相关案例的分析,探讨隐名代理法律制度在货运代理法律关系、船舶代理法律关系以及提单法律关系中的适用问题,指出隐名代理法律制度是对海事司法实务及立法体制的升华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电信企业合作代理业务规模急剧增长,合作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对合作代理业务体系进行梳理,在详细分析业务结算流程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对电信企业合作代理业务结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霆轩 《中国海关》2013,(11):48-49
海外EPC项目货物出口数量多、品类杂,出口中有诸多难点,因此在选择货运代理公司时,一定要注意督促其履行“合理性审查”,避免出现违报逃证等错误。  相似文献   

19.
在FOB条件下,买方负责租船订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买方很少指定船公司,绝大部分是指定境外货运代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出口使用FOB价格条款并由买方指定境外货代的种种弊端以便使外贸人员在此种情况下提高警惕,避免外贸纠纷。  相似文献   

20.
方飞虎 《商业会计》2005,(1A):50-51
所谓“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也即税法规定的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用来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