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土地科学学科的成熟和完善。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从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逻辑起点、学科内涵、学科名称、学科体系、学科特点、研究范式、核心理论、支撑理论和技术、学科发展与相关学科发展的交集和关系、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科发展历史和学科发展国际观点比较14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是一门以"土地利用"为逻辑起点和核心研究领域的学科;(2)土地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交叉学科;(3)土地科学的学科成熟度仍然较低,理论研究滞后于客观实际;(4)土地科学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性不亚于土地科学大厦的基石。很难想象土地科学学科体系这块基石不稳,土地科学的大厦能牢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土地学会新一届学术工作委员会今年3月底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时,又把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放在了第一项议程,而学术委员们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学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是土地科学学科体系问题,进一步说是土地科学学科分类体系问题。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客观说,学术委员们的意见还不很统一。给我们的感觉也似明非明。 讨论这个问题前,我想回顾土地科学学科建设几个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并确定土地科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定义,依据科学学方法,从讨论土地科学学科有无不可替代的核心理论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域入手,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学科属性。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土地权籍核心理论,并与土地租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共同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理论轴,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的独立学科。研究结论:(1)借助逻辑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揭示了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从而解开了有关土地科学学科的多个重大难题。(2)通过有关土地科学学科发生、演进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揭示了:1土地科学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的本质,是由于人类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内生要求牵引,引致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内生性扩张导致的交叉;2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是一个随着人类提高土地生产力而对应扩张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域,且仍会伴随人类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要求持续扩张。(3)通过有关不可替代核心理论及核心理论轴,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及其形成,学科发生、演进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有关土地科学学科的完整系统学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学的产生、定义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科学的关系入手,依据独立学科成立的标准,判断土地利用学是否具有独立学科属性,并重点对土地利用学及其各研究域进行进展梳理与展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学是围绕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展开的;(2)土地利用学已具备一些基础理论,但尚未形成其所独有的核心理论,理论体系缺乏核心理论的引导与支撑;(3)近30年以来,土地利用学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围绕土地利用分类、调查、评价以及借鉴并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的研究域。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学研究是贯穿土地科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土地利用学涉及土地科学方方面面的研究域及其相应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土地科学的本质相当于土地利用学;(2)按照严格的独立学科内涵和外延判断,现阶段土地利用学的核心理论、独特研究方法体系以及研究域都不甚清晰,不太符合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存在条件;(3)从中国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角度看,不少和土地利用学相关的问题领域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改变土地科学学科没有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定义的状况,提出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研究方法:针对土地科学学科长期没有形成能够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的状况,搜集土地科学界和相关学科有关"土地"概念定义的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土地科学界有关"土地"概念定义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地科学学科缺失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的严重性,根据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提出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现有"土地"概念的定义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等自然学科的特征,不能反映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2)由于没有学科视角的"土地"概念的定义,导致土地科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重要方面难以反映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引致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构建困难。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具有以土地权籍理论为核心和基础、权籍可及性、人力可达性及土地一般属性的重要特征;(2)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是"一个人类可以设置并行使土地权籍的地球陆地表层(包含内陆水域、海岛和沿海滩涂)的时空系统",简称为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3)由本文提出的"土地"概念定义,推出"土地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土地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中出现的一切土地现象";(4)作者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反映了人类开展土地利用活动不可或缺的视角,构成了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估价师培养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文献资料和因果分析方法,在回顾中国不动产估价制度形成历史和分析中国学科划分与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基础上,解析中国不动产估价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与培养模式。研究结果: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现状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都应该成为中国不动产估价师的培养基地,特别是应当把不动产估价师的培养列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结论:在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下,借鉴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模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确定不动产估价师的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研究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分散于相关学科中,缺乏学科地位和完整学科体系支撑;土地科学与部分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基础理论交叉,与部分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存在局部交叉。研究结论: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要素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土地科学问题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他任何学科只可以局部研究而无法完整替代。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资源科学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提出管理问题是资源问题中最大的科学问题 ,要突出重视资源管理科学研究 ,从而推动资源科学的整体发展 ,提高资源管理能力和资源决策支持能力。文章就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学科分类及各类资源管理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再论土地复垦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年之际,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30多年的土地复垦学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探讨土地复垦学的基本问题及学科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复垦概念内涵不断丰富,以实现土地使用价值和生态环境双恢复为目标;(2)土地复垦学的研究对象为损毁的土地生态系统,核心任务是损毁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3)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基础理论、复垦技术和复垦管理。研究结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土地复垦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基础理论、技术体系、管理手段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定义科学范式的内涵,构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显化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是土地科学学术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的关于土地科学的基本认知、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体系,是土地科学学者开展土地科学研究时的共同"学术语言";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是土地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成,以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工程为本体论,以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辩识的发展观、系统观和时空观为认识论,以质性与量化研究法、时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工程技术法等为方法论。研究结论:当前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一种隐性的潜意识方式存在并指引着大多数人的研究和实践,亟需应用科技哲学层面的范式理论,搭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推进其范式显化、竞争、转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内容和结构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分析综合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应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并在财产法框架下考量其多重权利属性;(2)传统农民土地权利物权体系不能涵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丰富内容;(3)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利益进行科学的类型化,应包括土地上的归属利益、使用利益、流转利益和未来权益等财产利益;(4)农民主体不同性质的身份决定了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属性。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独立平等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研究结果:(1)土地工程学是以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损毁的土地和退化与污染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改善环境(条件)、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土地工程学可以作为土地科学的二级学科;(3)土壤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的核心理论;(4)待整治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技术与工艺等组成土地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促进学科的成熟和完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的学科成熟度依然较低,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对相关学科具有高度依赖性;二是研究对象的分散和研究深度的丧失;三是过于偏重行业应用而学术性不足。土地科学研究内容的过度宽泛影响学科的成长;水利科学围绕工程范畴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路径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作为土地科学的“起始范畴”,符合学科逻辑起点的4方面规定性;(2)土地学科的名称可确定为:土地科学与工程,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形成与演化、结构与功能、利用与控制、改造与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4角锥体模型来表示;(3)土地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土地科学、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测控工程、土地规划与利用4个二级学科;(4)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方法论可以表述为:空间分析+共轭论+追溯学+实证主义;(5)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范畴可以围绕土地结构与功能、土地过程与控制、土地承载性与持续性3大板块开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学科属性的本质,反映土地科学的独特性。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1)依据研究对象的确定原则,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发现,土地科学以利用和权益为研究视角,将空间和权属相结合,侧重物质、权属和价值;(2)按照学科属性的影响因素,确定土地科学的学科属性是综合交叉性和应用性,综合交叉性的特点体现在"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揭示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方法:借助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分析理论和未来光锥理论原理,分析人类发展和土地利用历史进程,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是一个时间的函数;(2)土地科学研究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但扩张较慢;(3)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是一个敞口向上不断扩张的倒锥筒;(4)土地科学学科的交叉性源于其内生扩张性。研究结论:(1)时空锥模型反映了土地科学学科及其研究域发生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规律,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性;(2)时空锥模型揭示了土地科学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独立“知识体系”,揭示了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扩张的本质和驱动力;(3)时空锥模型预示着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未来仍然具有长期的扩张性,这种扩张的结果会逐渐形成土地科学学科的专用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 :旨在综述和探讨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义 ,阐明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进展。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 :从学科的基本任务、研究领域与内容 ,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构建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的框架。研究结论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又与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交叉 ;土地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主要是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和特定阶段的不同地域空间土地的综合特性功能的经济意义 ,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土地经济问题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在土地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应注意采用一些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中国土地经济学自198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方法论、学科体系相对完整成熟、对土地科学的其他学科有基础支撑作用的学科,并且兼容并包、与时俱进;(2)土地经济学的演进也是土地经济学核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技术进步支撑了土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以理论推动发展、以技术深化理论研究的演进逻辑;(3)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土地商品属性积极探索与城乡土地制度初步构建(1980—1993年)、土地市场体系初步创立与土地制度框架大体形成(1994—2000年)、土地市场规律深入研究与土地制度公平效率权衡(2001—2010年)以及"土地财政"问题加重与土地制度微观个体地位凸显(2011年至今)4个阶段。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运行规律,研究土地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调控的关系,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性质和特征,并构建土地制度变迁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总结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征地制度和土地产权问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多规合一及规划方法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及政府行为、农用地生态保护、农用地整治和矿区土地复垦方面;(2)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国内研究还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评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及保护途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等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影响、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土地供应策略、土地市场与产权制度的关系、农地抛荒及保护对象划定、土地开发与保护机制、土地整治景观格局研究。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土地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4个方面:(1)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建设,推动深化依宪立法、修法,依宪执政研究;(2)开展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与制度建设研究;(3)加快土地工程技术和新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4)深化土地学科建设研究,支撑"新常态"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