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提出减少碳排放、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资源管理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增加碳排放,如土地利用非农化、土地开发、农地利用集约化等;二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农地利用粗放化等;(2)土地利用行为与碳循环的作用机制可从土地利用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中寻求解释。研究结论:为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展,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应落实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并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总结2014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4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与模拟、土地规划理念与技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在土地分类调查与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效应、土地利用评价、规划协同与土地规划技术创新、土地利用管控策略等方面。研究结论:土地调查监测的理念与方法创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完善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研究将是2015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总结2013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3年国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侧重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效应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和模拟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评估等方面。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分类、强化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将是2014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从认识论及相关学科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很广,每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论:明确将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不多;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解释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时空尺度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总结2019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生态属性、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转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智慧型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质量、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技术与生态影响等方面.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在自然资源资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和土地利用转型潜力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0年及未来将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资产、资源集约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村庄规划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汤青  徐勇  刘毅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46-51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城市化、工业化耦合关系,合理调控未来各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慈溪市1999—2005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研究结果:研究区1999—2005年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耕地基本不变,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研究结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提高用地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学的产生、定义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科学的关系入手,依据独立学科成立的标准,判断土地利用学是否具有独立学科属性,并重点对土地利用学及其各研究域进行进展梳理与展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学是围绕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展开的;(2)土地利用学已具备一些基础理论,但尚未形成其所独有的核心理论,理论体系缺乏核心理论的引导与支撑;(3)近30年以来,土地利用学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围绕土地利用分类、调查、评价以及借鉴并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的研究域。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学研究是贯穿土地科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土地利用学涉及土地科学方方面面的研究域及其相应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土地科学的本质相当于土地利用学;(2)按照严格的独立学科内涵和外延判断,现阶段土地利用学的核心理论、独特研究方法体系以及研究域都不甚清晰,不太符合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存在条件;(3)从中国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角度看,不少和土地利用学相关的问题领域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格局、驱动力与转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土地利用转型的中阶稳定态。研究结论:应选择差别化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塑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现代物流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现代物流产业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对土地利用影响深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产业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国物流用地进行科学分类、规划、整合、置换等途径实现物流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价值链研究方法对中国从缅甸边境进口木材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贸易的线路、相关部门的管理及其政策、制度的应用对贸易的影响,以及贸易直接参与者群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贸易的性质、影响及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评述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在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权衡与协同分析以及空间流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但在概念和内涵、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结论:未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应该在以下方面深化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学科体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融入到全球变化研究框架、建立政策—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复杂联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将会为提升人类福祉水平提供更优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障服务首都北京功能和平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曰益成为土地资源研究的重点,而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S”技术具有很强的空间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这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从信息源、工具与载体、空间定位等三个方面综述“3S”技术在土地利用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最后,对“3S”技术在土地利用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重点。以江西省所辖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以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与江西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借助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方法分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区域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和各地类之间的转移方向,并从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主要驱动力分析,以期为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LUCC框架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