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已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3.5%上升为2006年的14%,中国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2.
要闻     
《财务与会计》2015,(12):4-4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逐渐复苏,中国制造业却在放缓。美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倪军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两面夹击,真正变成制造强国任重道远。CE: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会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倪军:美国制造业为什么能够回流呢?首先,它的生态比较好,大量军工产业都是制造业,把美国的制造业拿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GDP来计算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用品生产国,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生产着全球50%以上的照相机、30%的空调和电视、25%的洗衣机、近20%的电冰箱.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1.4%上升至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核心战略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拉开序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刘红梅 《企业导报》2009,(12):273-273
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成了制造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强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上,更为关键的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自主创新产品。要求加快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学研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来看,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5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大计划,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下,制造业企业在产业调整和升级转型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会。制造业企业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任务紧迫而艰巨。因此,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入手,以制造业企业为例,研究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现状,提出加强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对策,从而促进制造业企业更好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和主导产业。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19.8%,居世界之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昔日的"世界工厂",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被认为是第四个世界制造中心。但由于一些历史的、文化的原因,使中国制造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除了产出规模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位置外(中国工业加工值世界排名第4位),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出口竞争力等反映素质的重要方面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相似文献   

10.
正制造业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自178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的200多年以来,制造业就一直以不可替代的角色推动着每次产业革命。美国、德国、日本先后通过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一举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中奠定了领先地位。当前,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行"再工业化",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大力布局新兴产业,试图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借鉴美国推行"再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及德国、日本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对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立军 《企业经济》2003,(7):138-140
在“入关”后的30年里,日本把本国建成了世界工厂,“日本制造”享誉全球。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并购的角度作些分析,以期对我国建造“世界工厂”有所启示。一、日本“世界工厂”的形成与表现什么是世界工厂?有学者把它归纳为,“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工业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入关后,日本并未把建造世界工厂作为本国刻意追求的目标,但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第一”声名鹊起,“日本制造”誉满全球,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位次来看,1950年日本占据第7位,而1960年就跃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2025》为未来十年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并为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与此相适应。中国制造管理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则是国家和业内人士所必须共同面对和着手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一个关键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亟需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在国际上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中、美、日制造业分行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美、日制造业分行业2000-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际比较,并对相关行业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政 《上海质量》2014,(4):22-27
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制造业发展态势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下,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美国再次成为掀动制造竞争的动力源,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刘晓庆  龙腾 《价值工程》2019,38(16):48-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出台的机遇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通过计量VAR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及其制造业工业科技水平、运输服务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制造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制造型企业的增值主要来源于实物产品的制造与交付过程,生产制造现场是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相较于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着力补齐质量效益短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呈现多品种、小批量、迭代快、多样化、快交付等生产特点,要实现智慧工厂转型升级,亟待探索一种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亟待提高。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违规成本,完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以及制造业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1968年,美国斯坦福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极大,但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启步阶段,机器人制造水平相对落后,产品可靠性低,应用领域窄,系统集成技术差;应用规模小,与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符。机器人产业集中体现光机电产业综合实力与水准,是先进制造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