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3.
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前未有的压力,在严峻的挑战下,国际商业银行纷纷以变革求生存,掀起了一场银行再造运动。银行再造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和速度等绩效方面显著的改变,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主张扬弃过去的职能型分工,强调对银行传统的工作结构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获得银行的持续竞争优势,究其实质,是一种银行经营战略的再适应。  相似文献   

4.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技术(IT)外包作为银行IT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银行降低IT成本、规避IT投资风险、提高IT应用水平、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综观银行IT外包的发展现状和价值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银行IT外包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版本的可追踪能力、再现能力、可控能力对于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然而,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仅依靠人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因此,选择合适的配置管理工具和配置管理策略就成为银行开发大型应用软件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为商业银行开发、研制金融产品,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商业银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面开辟了新的途径。纵观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规模化、集约化的形成无不是以高科技为支点的。可以说,当前的金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为高科技应用的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就必须提高服务中的科技含量,金融电子化建设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快集约化经营步伐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必要条件。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电子化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可用…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在出席“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时,直陈中资银行管理的弊端,指出中资银行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第一个提出了建设“流程银行”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流程银行,流程银行产生的根源何在,建设的重点如何,将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流程银行产生的哲学基础所谓“部门银行”,指的是金融机构遵循传统的分工理论,服从内部管理的需要,按照职能分工构建内部组织体系。但是,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这种组织体系往往使得完整的业务流程被人为分割。反之,流程银行则是以流程系统为主轴的新的银行组织模式和…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银行业开始引入计算机到今天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全面依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银行的营销渠道、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根据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的业务统计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对营销渠道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银行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战略调配,是指银行的信息技术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互相协调与作用,并且在上述战略指引下使银行的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最终实现银行的各项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息技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6日,2001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展暨第二届中国金融信息化论坛在各方的关注与期盼中隆重开幕,与技术设备展览的热闹火爆相比,同时举行的题为“加入 WTO的机遇与挑战”的信息化发展论坛则凸显了几分理性与睿智,面对加入WTO,面对新经济,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几大商业银行的行长、金融专家与企业代表纷纷将目先投向了中国金融的信息化变革,并就中国金融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早日实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特推出“金融展专稿”一栏,将其中重要论文陆续刊发,本期刊登的是工商银行姜建清行长和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的演讲稿,农业银行副行长唐建邦和华夏银行行长助理李运霄的大会发言将在下期与广大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其中数据集中工程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各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已陆续完成了数据集中工程,建立了集约化生产运行体系。其他一些商业银行的大集中工程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数据集中体系的建立将在统一技术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深度开发信息、加强集约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此巨大的技术变革,必…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风险监管——银行监管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息化按照"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的战略设想,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银行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银行信息化具有"双刃剑效应",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聚和引发新的金融风险--银行信息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跌宕起伏。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银行业保持了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信息科技有力地支持了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信息科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科技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持了业务的发展,也促进了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在方法、技术、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为了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上有新突破,不断缩小与金融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采取数据大集中的模式,建设与我国银行业总体状况相适应的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的目标.监管信息采集作为整个系统运行的起点,是信息处理、分析和风险预警的基础,其采集标准、传递路径等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监管信息系统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分析监管信息采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力求找到监管信息采集的最优模式,为"大集中"监管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一种资产的方式存在于银行业中,并早已成为银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信息资产风险也是银行业资产风险的核心部位。信息资产风险会对银行产生全面、系统的影响,也会连带地产生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特别是近两年来银行业数据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科技风险已成为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元数据与银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资源观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信息这一客观存在的最深刻的认识,它将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经济时代的银行业管理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创造概念和行为对象的过程,追求的是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家银行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银行业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手段不断创新、新业务品种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所有这一切依赖银行组织内以及银行间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快速调度,  相似文献   

17.
一、网格商业应用的步伐加快 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先进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发展的新里程碑,网格的研究及应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一场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正向我们迎面扑来.近年来,网格技术和网格计算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向商业领域挺进.与很多技术奇迹一样,网格技术和网格计算诞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并一直重点应用于海量科学计算和大科学工程项目领域.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显著地提升了银行核心竞争力。这种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也使得信息安全对于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作用变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当前银行业信息化已全面进入以业务系统整合、数据大集中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业务呈现出网络化、开放式发展的趋势。随着银行信息系统顺应趋势的开放和互联,其信息安全已经突破了以业务系统物理隔离和协议隔离为基础的传统范畴,必须在一个日趋开放的系统平台上重新审视银行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何建设严密的信息安全体系,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银行信息安全的监管对策$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胡秀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