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司层面高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对于优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路径经验发现,代理成本和信息透明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控质量提升可比性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控质量对可比性的提升作用依赖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发挥,且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文章的结论细化了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投资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发挥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职能,分析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对生产运营尤其是现金流的影响有助于引导企业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去。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制度理论、信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基于环境和结果双维度的企业环境治理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过程和结果双维度的企业环境治理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环境治理既可能通过弱化预防动机负向影响现金持有量,也可能通过强化代理动机正向影响现金持有量。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环境治理对现金持有量的提升作用仅在非重污染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组显著。本文将环境治理划分为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为企业环境治理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政府部门推进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文章系统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且当员工监督能力强、企业-员工关系好、受劳动力市场制约程度小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员工执行效率两条路径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有利于揭示企业人力资本与财务行为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为企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利用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聚焦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问题,引入“八项规定”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外部监督强度变化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从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动机和经济动机的角度剖析其影响机制,从而厘清外部监督在国有企业治理与经营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限制条件。研究发现,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这种效应主要在腐败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内部监督较薄弱的企业中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政治晋升动机越强或经济动机越强的国有企业,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后经营效率提升越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司治理中监督机制作用的相关理论,而且为“八项规定”等反腐败措施在企业行为层面的微观影响研究做出了补充,同时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监督与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杜慧霞 《财会通讯》2021,(21):27-30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审计行业专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行业专长会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同时本文结合公司内部治理变量考察其与审计行业专长是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在区分内部控制质量差异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审计行业专长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管理层持股考察企业的代理问题差异,研究发现相比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时审计行业专长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更换投资效率的度量指标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7.
现金持有水平、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两个假设:(1)高现金持有水平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并购,并且这种关系与持有现金的动机无关,但是相对于预防动机而言,代理动机下的并购绩效更差;(2)高质量内部控制抑制了基于代理动机现金持有企业的并购决策,但是对于基于预防动机现金持有企业的并购决策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是通过缓解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而抑制代理动机下持有现金引发的并购行为。本文不仅提供了现金持有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证据,而且揭开了内部控制如何抑制现金持有对企业并购决策影响的机理与路径,从而为改进企业现金持有动机与提升并购决策质量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组织认同理论出发,依托AMO模型,将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归纳分析,整理出能力-个人层面、动机-角色层面和机会-人际层面三条影响路径,构建了一个能够解释其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将企业发展历程分为创业阶段、变革阶段和全球化阶段,通过探究不同阶段的高绩效工作系统演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模型加以论证和阐释。研究发现: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一个协同作用的整合体系,它通过促进员工的组织认同来提升创新绩效。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企业在构建高绩效工作系统时,要重视员工的组织认同,提高不同策略之间的协调性,并且依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机理论,借助我国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不同的政府研发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只有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根据企业创新动机差异划分的异质性创新效率分析表明,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效率的影响仍不显著,而税收优惠反之,且对策略性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要明显强于实质性创新效率。按企业创新效率水平低、中、高再划分的分样本分析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通过提升实质性创新效率来改善中低(尤其是低)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税收优惠通过提升策略性创新效率来改善高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健全和监管部门现金分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即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缓解是现金股利促进上市公司创新的中介路径。不过,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明显受到干预,无法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股利代理理论的解释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效应,政府补助金额越低,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民营企业较之于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竞争驱动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数理经济模型,系统演绎具有正外部性和强普惠性的产业政策如何通过改善市场竞争来激励企业创新。并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为例,运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该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既能直接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又能通过向市场注入竞争活力来实现间接激励。结合适用情景检验发现,在非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较高、代理成本较低以及金融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中,上述中介传导路径更加显著。本文为构建和评价亲市场型产业政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理成本视角,文章实证考察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管理者投资迎合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显著抑制管理者投资迎合行为,尤其是对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扩张;当管理者具有较强股权薪酬收益动机和控制权私有收益动机时,媒体关注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监督机制而非声誉机制实现;这一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代理成本较严重的公司,且主要来自权威媒体和政策导向媒体的关注。研究还发现,媒体关注抑制了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过度,总体改善了投资效率。研究表明,媒体在抑制管理者基于自利动机的投资迎合行为中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邱信丰 《企业经济》2022,(11):94-104
提升工业企业能源效率有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匹配后的中国企业污染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互联网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企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环境规制三种途径提升企业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低能耗行业、非国有、小微型及中东部地区企业能源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为此,我国应适度超前部署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高能耗行业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并着力缩小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4.
李冬伟  罗婵 《会计之友》2021,(10):74-80
利用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视角研究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开通地区企业的投资效率,高铁开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包括代理冲突和融资约束。一方面,高铁开通减轻了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冲突,进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高铁开通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减少了因资金困难导致的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高铁开通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非常显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投资效率则未表现出正向的影响。基于此,为企业和政府把握高铁开通机遇,发展高质量投资,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机。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兼具价值创造动机与高管自利动机,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或高融资约束企业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境治理投资整体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但具有时滞性。具体而言,基于价值创造动机的环境治理投资可提升企业价值,而高管自利动机下的环境治理投资不利于企业价值创造。这一研究丰富了环保产业政策的分析视角以及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的相关研究,为政府从高管动机层面优化环境治理政策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产与会计信息完整可靠的有力保障,亦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抓手.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文章使用我国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基于行为金融学等理论考察成本粘性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且证实了成本粘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即较好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通过减小企业的成本粘性来提升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7.
喻彪  杨刚 《财会月刊》2022,(13):32-40
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烙印理论视角,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管理者的环保经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者的环保经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管理者环保经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助力作用是通过技术创新氛围和财务资源获取两个路径得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比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管理者环保经历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商务的价值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社会化媒体的引导,促进依附其平台上的网络用户参与及互动,进而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然而,在促进用户参与以及互动上,业界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缺乏理论支撑。本文则将网络用户的参与动机归类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并针对这两大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社会化手段和商务手段)。接着构建了包含社会化手段和商务手段的影响差异与协同的一般模型,对社会化商务在促进网络交易中的作用、网络用户的参与动机及其影响进行了考察,以求对社会化商务的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指导企业社会化商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