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的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基于TGARCH、杠杆SV、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B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利用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并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结论如下:第一,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大了汇率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将由过去的单向升值波动转变为双向波动。第二,杠杆SV模型优于TGARCH模型,T分布优于N分布,无论对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还是人民币汇率有效指数,最适用于测度波动项的模型都是杠杆SV-T模型。第三,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人民币升值,波动性会加大。第四,金融强国必须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经济新常态需要金融创新来形成新的驱动因素,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韩会师 《中国外汇》2019,(17):28-29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大,双向波动更为频繁,令众多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贸企业略感不适。其实,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汇率弹性加大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2006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延续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变动的趋势,随着1月4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的推出,其微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升值加快、双向波动显著、日间波幅加大和中间价波动加大四个显著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币汇率实际已经处于均衡水平,单边升值的时代已成过去;未来,人民币将步入双向波动的新纪元,且波动幅度也将加大。  相似文献   

5.
农业银行     
<正>云南省农行帮助客户应对汇率风险2014年3月17日,央行将即期汇率单日波幅由1%扩大至2%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逐步扩大,并逐渐成为市场运行常态,外贸客户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一情况,农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采取常态化推送实时汇率、利率信息;认真开展业务排  相似文献   

6.
卓亮 《金融博览》2012,(9):42-43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实行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加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变幅已经有所扩大,表明更深层次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态势,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这需要外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选对合适的避险产品和工具,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汇率机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引入浮动汇率机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下行,特别是2006年1月4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的推出,其微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呈现升值加快、双向波动显著、日间波幅加大和中间价波动加大4个显著性特征(参见图1)。  相似文献   

9.
2019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8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突破"7"这一重要整数点位,随后又在11月实现"返6",打碎了市场固有的心理枷锁。展望2020年,在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料将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回顾2019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其整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双向波动成为常态。2019年人民币汇率整体波动增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增强汇率弹性。期间,国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对我国出口企业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使汇率变动趋势更加受到关注。尤其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和2012年9月后人民币汇率重现持续升值态势,对企业进出口经营规避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主要由于美元指数走高带动,也是2015年“8.11”汇改的客观成果。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平衡国际收支、维护货币政策自主性及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汇率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债券市场短期波动有望加大,超调反而是较好的配置机会。  相似文献   

12.
王莉 《中国外汇》2010,(17):34-35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银行外汇业务经营而言,该政策折射出两大信号:一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二是弱化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双向波动将加剧。银行如何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更好地发展,确实有待思考与探索。为此,本刊采访了广东发展银行蔡思隽经理。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4月16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0.5%扩大到1%,同时并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现汇买卖差价由1%扩大到2%,这一政策的出台既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和现状,重点分析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测算人民币汇率价格弹性和波动率弹性两项指标,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伴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提升,其中价格弹性在“8·11”汇改后得到明显提升,波动率弹性则振幅较大。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汇率弹性提升的重要体现。市场主体应充分理解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摒弃“赌汇率”思想。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汇率中性”理念,主动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6.
温彬 《国际金融》2013,(1):54-57
2012年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展望201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尽管当前美元兑人民币1年远期价格显示人民币贬值2%,但我们分析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小幅升值、且更加富有弹性。一、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特征和原因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起伏,呈现出两大特征:1.汇率经窄幅波动、贬值再升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一路上涨,非美货币集体承压。在我国逆势降低基准利率且未动用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贬值幅度仍相对较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价基本稳定,发挥了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扩大体现出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日益成熟,为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提供了条件。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均衡的内在支撑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差为何多次出现走势背离?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背景下的走势前景?商业银行应如何在汇率双向波动环境中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自身客户?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对上述问题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双向波动态势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加大且方向性的不明确令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加难以判断,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管理难度将增大。面对汇率变动甚剧的市场,外汇期权既能使企业摆脱不利的汇率波动,又能使企业从有利的汇率波动中受益。本文通过分析利用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的原理及盈亏分布,鼓励进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外汇期权管理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汇改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波幅加大.弹性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对进出口企业和个人的调查表明.微观主体对汇改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避随手段日趋多样。汇率机制改革推动了市场主体对市场波动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熊艳春 《中国金融》2012,(13):61-62
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幅利用率总体偏低,市场汇率预期和汇率中间价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实际浮动幅度的重要因素2012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1%,这一改革顺应了市场发展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正常情况下,±1%的汇率浮动区间是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但在市场汇率剧烈大幅波动并导致人民币非正常大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