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太行山河北段长城旅游开发研究,对于河北省全域旅游发展,乃至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历史、载体、景观、区位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太行山长城旅游资源特征,运用点轴理论,从点—轴—网络角度分析其开发现状,提出"极化‘源’点优化+长城旅游廊道构建+太行山长城旅游产业集聚带培育"的发展路径,培育全国多时代、最具风采的太行山长城旅游产业集聚带将是河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砂岩的层理与层面构造是嶂石岩主要的景观,对其地质遗迹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全面刻画和定量表征、合理保护和开发、提高旅游层次是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地质遗迹数量、级别、类型、保护开发条件4类定量指标和地质遗迹数量比例、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所占比例、地质遗迹类型丰度、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契合度、功能区数量及所占比例5个指标因子作定量表征,根据各项指标数值的优劣程度对公园内各景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公园现状提出了对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公园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旅游融合不仅带动了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旅游文创产品推陈出新。长城文创产品作为长城文化的代表,兼具文化性和纪念性双重属性。利用李克特量表法对河北长城文创产品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游客整体需求程度高于满意程度,产品存在特色不突出、吸引力不强、长城文化内涵不丰富、品牌效应不佳等问题。据此从产品质量、文化特色、品牌塑造、营销方式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长城文创产品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查明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评价其综合价值,为后期建设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为目的,论文采用资料收集与筛选、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等调查研究手段,将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2大类、6类、7亚类;研究认为区内地质遗迹具有分布面积大、景观密集、稀有性及典型性等特点,在国内少见,青海省内罕见;同时集科研、科普、美学观赏、社会经济价值于一体,是研究特提斯海沉积环境、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环境变化、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良好场所,亦是优质的地学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认为具有后期建设地质公园及开发地学旅游景区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旅游”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专项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主要依托的是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湖南发展“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湖南在此基础上,怎样发展“红色旅游”,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区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区位的相关研究,依据研究的出发点、范式和意义,划分为2个研究阶段。总结出不同阶段旅游区位研究的内容、特征和结论等,并简要介绍了国内旅游区位研究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在此基础上,探析今后我国旅游区位研究的视角和走向,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侧重于“创造区位条件”,也即“重构区位、优化区位”。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清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地质遗迹状况,文章在保护区地质资源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参考合适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将区内地质遗迹分为3大类,6个基本类型,褶皱构造形迹、岩溶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是保护区典型性遗迹景观。论文从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开发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研科普价值、美学价值高,自然性、典型性较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选取了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以省级地质遗迹为主,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总体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管理体制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土地难以统筹管理、居民建设意愿弱、资金短缺、权责混乱、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政策指引等六方面障碍,梳理世界上典型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最终提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省)管理体制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晋蒙交界的长城现状的调查(2017年6月),从现存的遗址仍能看到,长城是由墙体、墩台、烽火台、城堡(寨)构成。长城的旅游价值很高,其最初是军事设施,因地势、地形的自然环境而产生了观赏性,逐渐地又成为传统村落文化和文物遗存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因此,长城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信息,而历史不能真的重现,更不可复制,因此要在保护优先前提下,让长城这个人类伟大的历史遗迹发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万里茶道”是涵盖生产类遗产、交通类遗产、管理类遗产以及服务类遗产的跨区域、跨国界的茶文化遗产廊道。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万里茶道”中国段节点城市的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和障碍因子进行定量测评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表现不均衡,生产路段为中度适宜,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整体上适宜性偏弱。(2)在遗产资源维度上,廊道内资源分布表现出分路段、多中心的特点。(3)在旅游产业运行维度上,适宜地区主要分布在生产和集散路段。(4)在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上,适宜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小城市适宜性较弱。(5)在生态环境维度上,适宜地区均分布在生产路段,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生态环境质量尚待提升。(6)根据各地适宜性水平和各维度的均衡性,将节点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适宜-均衡型、适宜-失衡型、弱式适宜-均衡型和弱式适宜-失衡型。(7)除武汉外,旅游产业运行是影响各节点城市遗产旅游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龙之精神。从伏羲先天八卦来看,长城居人位。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的大智慧,蕴藏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长城是诸多民族在博弈中求和解促和平的象征,解开长城之扣,缔结长城之和,规划长城经济带,大益自然而生。长城从东至西横贯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对万里长城沿线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经济带规划具有战略意义。长城经济带规划要以长城带生态共生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从东至西按照梯度推动理论,高度重视长城经济带东部腾飞、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合,挖掘长城精神,传承长城文化,发展全域旅游,推进长城带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山区边缘县业说,无疑是发展的一次机遇。灌阳处在大桂林旅游圈东部旅游线上,有千家洞、月岭古居居、黑岩、灌江、文市石林等景观资源。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以带动相产业发展,是灌阳发展战略的重要这点。为此,旅游开发必须从灌阳县情和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出发,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与时俱进;严格控制没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和项目建设;建立旅游产品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地方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以灌江河谷为重点的绿色家园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内容与长城、长城关隘、长城故事密切相关的诗作被称为长城诗,唐代长城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风格,其中尤以悲慨、苍凉为主要写景风格,悲慨、荒凉,既是对北方边塞环境的客观写照,又是诗人内心情感在笔端的映射。因此悲慨、苍凉的唐代长城诗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景观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运用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凤凰旅游景观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提出其景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不是古代中国中原政权的边界线。从“夏”“夷”观念上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从来没有被认定为“外国”;从长城形成的历史看,长城从来没有被当做古代中原王朝的边界线;古代中原政权也从来没有以长城划定自己的活动区限。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得出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集中于“三区两带”的特征,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度与旅游产业发展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族旅游地的开发及旅游者的涌入,对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龙胜平安寨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景观良性变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拥有众多特有的人文旅游景观,但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并不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创意旅游的视角,以山西古代建筑为例,为山西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探讨如何把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对城市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从基质背景循环和功能片区循环两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城市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途径,通过基质层面大循环、斑块层面小循环以及廊道层面连接循环,将城市贯通为一个系统的、循环的整体,推进旅游城市的全面提升,实现城市旅游业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词旅游"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其中充满了大量的地理旅游信息。试图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以此开辟出文化旅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