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前,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地表水资源占96%左右.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约为1.1亿立方米.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是丰富的,似乎不存在水短缺与节水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我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存在着资源型、地区型、经济型、水质型、浪费型缺水,并且缺水情况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水资源虽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属于贫水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人均水量还将下降到1700立方米左右,水资源型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以及水源的污染,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窖观必然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穷国。我们人均土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10。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百姓储蓄连年递增.  相似文献   

4.
卢丹 《数据》2002,(2):20-21
水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支柱.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居世界第109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缺水国家之一.首都北京水资源紧缺情况更为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谓“地大物博”,然而众多的人口,使得人均资源量低下,又谓“人多物薄”。无疑,这种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我国耕地面积不足2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4.57亩;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2500立方米,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6位;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2,居世界第80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对资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就能源消费而言,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  相似文献   

7.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我国属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乏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但是以人口数量计算,人均占有2400立方米,只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09位。在我国663个城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屈居人均水量最低的国家之列。目前全国供水不足的城市有200多个,其中因贫水而陷入危机的城市已增至50多个,包括首都北京。北京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的1/25,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和首府中位居百位之后。日益加深的水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许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断水,已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随时都可能发  相似文献   

9.
邹义珍 《价值工程》2010,29(28):111-112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一项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工程,市场前景广阔,普及这项工程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屋面雨水收集改造利用项目的运作。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加上水资源浪费、污染以及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因此,合理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太原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8 m~3,远低于国家人均1 000 m~3的严重缺水界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还在进  相似文献   

11.
往期回顾     
《中国新时代》2011,(4):129-129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配合经济的发展,人们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同时水污染问题也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短缺,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当属税收手段.2016年5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印发了有关《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这标志着水资源将由过去旧的收费形式过渡到新的征税阶段.  相似文献   

13.
谢磊  吕旺  李静  吴美 《河北企业》2014,(8):114-115
<正>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统计,2008年我国农业总用水量为3664亿m3,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0%;同时,我国农业灌溉仍然存在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现象,我国渠系水利用系数均为0.51左右,也就是说有49%的灌溉水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了。渠道衬砌与防渗技术是我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南、北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在我国北方长期面临着缺水问题.在当前电力供应整体过剩的情况下,核电消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核电机组同时也面临着电网调峰的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将核能电力与海水淡化工艺相结合,分析应用丰富的海水资源生产...  相似文献   

15.
统筹规划发展我国海水利用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水污染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6.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另外,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其中北方9省区,人均水资源不到  相似文献   

17.
技术整合与集成创新--新疆天业膜下滴灌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据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中等年份下农业缺水300亿m3.即使在保持今后农业用水零增长,2030年我国农业缺水仍将达500-700亿m3.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用水特别是灌溉用水中的浪费现象又相当严重.目前我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1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农业缺水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缺水比缺地更加严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任何资源都存在着总量较大但是人均不足的问题,水资源作为自然界万物生存与存在的不可替代资源更是如此。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因此未来的发展当中应当重点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建立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当前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当前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显著特点是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中西部的发展在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东部地区经济份额不断扩大,人均GDP提高较快,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区域经济份额不断缩小,人均GDP提高相对较慢,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这种二元结构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