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实施要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社会进程中一次适时的战略转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是各地依据当地实际彰显个性的实践创新过程,是经济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协调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社会进程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晓春 《发展》2007,(3):61-63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 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等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构成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君  青宇波  罗鑫 《特区经济》2005,(11):355-356
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我国科学发展观是在国外社会发展理论基石上,总结自身实践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手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4者的关系。2003年12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祝福恩 《科学决策》2008,(11):13-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此应从理论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诠释。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增强预防、控制和化解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政治的长期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保证人和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2004年呼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4年,呼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效性、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谭凤吉 《魅力中国》2013,(22):363-36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为科学发展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为我们企业的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党在新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开放》2004,(12):1-1
<正> 2004年是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一年。"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改革开放"、"经济健康发展"是2004年中我国经济工作的主题词。200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一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更有协调性和持续性。今年以来,中央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以抑制某些领域投资规模过大、预防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为主要倾向的紧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杨泽柱 《产权导刊》2008,(12):40-44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以“实”字贯穿始终,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领会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取得实效,是当前要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党蓬勃兴起.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并化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部分党员干部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降低活动成效的思想障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误区”。误区一: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否定或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认识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严重曲解。  相似文献   

12.
彭芙蓉 《发展》2009,(3):112-113
社会结构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它既是社会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从认识上把握社会结构是透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解释社会变迁的深层动旧的钥匙。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民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是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新变化。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勺社会学理论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话语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坚持中央“六个必须”的重大原则,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镇》2005,(1):91-94
一、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以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补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其关键是把握好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系统的经济社会工程。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对于深入把握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对广州来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促进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应当更加注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整体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领悟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新,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道 《发展》2007,(6):1-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丰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要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9.
赵健明 《浙江经济》2006,(23):45-46
近年来,随着义乌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义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把科学发展观、和谐义乌的建设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同绕一个定位,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项重点,深化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