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假劣药品不但给消费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影响疾病的康复,更严重的还会危及使用者生命。那么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究竟如何准确识别出真伪呢?下面将教会您鉴别假劣药品的“三招’: 哪些药品假药最多 目前市场上的药品种类很多,不法分子生产假冒药品也是有选择的,从市场检查情况来看,以下几种类型药品的假冒产品最多,消费者应多加小心: l、进口药品。不少人存在着迷信进口药品的思想,认为其疗效优于国产药,加上此类药品售价偏高,就成为不法分子造假的对象。 2、含有名贵药材的药品。由于这一类药品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通常十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不法分子,利用广大消费者对“原装进口彩电”盲目迷信的心理状态,大量组装、生产假冒进口彩电,蒙骗消费者,发不义之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从1992年至今,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先后协助北京市、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天津市等省、市、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部门,鉴别假冒、伪劣“进口原装彩电”20多起,查获假冒、伪劣“进口彩电”上千台,为消费者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净化了市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大量组装和生产假冒进口彩电,蒙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笔者现就多年来识别、鉴定假冒进口彩色电视机的经验作简要介绍,以提高广大消费者辨别真假进口彩电的能力。一、电视机的包装 1.真品的包装箱采用双层瓦楞纸箱,纸板厚、机械强度高、纸质好、有光泽,有手指弹纸箱有较好的弹性感。纸箱上的字迹印刷清晰,无书写(印刷)错误,在商标右侧注有“(R)”标志,纸箱上贴有带齿孔的该彩电机号及条形码标签。  相似文献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作出明确规定 ,暂时不允许任何生产或经营单位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药品交易。规定指出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刚刚开始实施 ,而处方药在互联网上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消费者自身识别困难 ,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另外 ,目前国内的药品流通秩序还比较混乱 ,制售假劣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网上售药极易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无证经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禁止药品网上交易  相似文献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4月16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整治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找准药品市场混乱的“病根”,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取缔集贸市场、整顿中药材市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打破地区封锁等重点,依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进整顿工作的全面开展,真正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今年取得明显成效。 从全国范围看,当前药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制售假劣药品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制售假药品种繁多,制假售假手段不断变换,有的制假售假呈现出团伙作案、专业化作案的特点:药…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这些网站假冒或伪造“国际、中国、国家、北京、首都等某疾病康复中心、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等名义,声称可以治愈“偏瘫、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及性功能低下”等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或性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江西省吉安市工商局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农资经营户的仓储点和假劣食品“黑窝点”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缘何成为不法分子趋之若鹜的理想地带?  相似文献   

8.
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为了净化节日市场,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节日商品,山东莱西市技术监督局针对不法分子利用节日制造假冒本市部分企业生产的在本地较有影响、消费者喜欢的优质品牌产品,与企业联手开展节日打假活动,共查处假冒本市青岛幸福食品厂“月湖”牌月饼1150公斤、青岛第二酿酒厂“沽河”牌白酒近万瓶,为企业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想买进口家电商品的心理,大肆制造和贩卖假冒进口家电商品。其主要手段有: 一是无中生有,凭空伪造。即伪造出名牌厂家根本没有生产过的产品,如松下2198电视机、东芝充电电池等。这些产品纯属子虚乌有,它们多为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0.
味精,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味精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味精在市场上销量的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将一些假冒劣质味精通过非正常渠道混入市场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损害。那么怎样识别市场上销售的味精的真假与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售卖假药伤天害理,可是广州市清平中药批发市场内某些商贩却利用广东流行非典型肺炎、市民大量抢购“板蓝根”之机售卖假药,大发不义之财。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该市场多家档铺查获3吨多假冒“板蓝根”药品。据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这批假冒“板蓝根”主要从广西运来,涉及清平中药批发市场多个档口,目前这批假药已被扣留,并对不法商贩按有关规定进行了查处。近期,广东因流行非典型肺炎传染病,广大群众大量抢购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药品。一时间这些药品在各药店脱销,个别不法分子于是乘机售卖假药发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净化和规范全省药品市场,确保人民群众元旦、春节期间用药安全有效,2004年12月3日省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两节”期间药品质量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闽药监[2004]文稽504号)之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集中时间、人员、力量全力以赴抓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现将“两节”期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专项检查及销毁假劣药品活动阶段性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1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欧盟———中国知识产权合作“飞行培训”上,来自欧盟的顶尖律师亮出打假绝招,向制假者开出“天价罚单”!欧洲比邻德律师事务所律师蓓宝兰女士说,今天,假冒产品已不再仅是手提袋了,伪造的服装、手表、饰品、护肤品、鞋子,甚至于更精密的产品,如汽车配件、玩具和药品,在市场上全部可以找到。蓓宝兰女士说,目前中国具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亚洲和欧盟市场对中国玩具的需求还会增加。假冒产品不仅对外国投资者会造成损失,对中国生产厂家也会造成危害。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侵权人向知识产权所有人支付的…  相似文献   

14.
人怕出名,猪怕壮,国家级新药“肤阴洁”不怕出名,劫怕市场上其他企业生产的消毒剂乱打“肤阴洁”牌子,假冒“肤阴洁”,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 源安堂对于“李鬼”的损招,有着切肤之痛。其十年磨一剑,精心创立培育的“肤阴洁”如今已是广西著名商标,享誉海内外。一些“精明”企业于是打起“借梯上楼”“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馊主意,冒用“肤阴洁”商标为产品名称或包装装璜,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消费者,牟取暴利。“源安堂”则墙角被挖,形象受损,真李逵倒是被假李鬼砍了一斧头。 早在1994年,广东、广西各地即有大批假冒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趋动下,为了获取不义之财,将各种假冒家用电器或国产家用电器冒充进口家电,欺诈消费者,使消费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那么,进口家用电器有什么特征,并如何识别其假冒呢? 进口家用电器产品外包装上的商标或牌号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印有“R”标记,字体较小的“R”是英文“RECSTIER”的缩写,意思是“经注册”的商品。而进口散件在国内组装和非法流入的冒牌货则一律没有。此外,进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对北京葡萄酒市场的一项抽检显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洋葡萄酒品牌中2/3皆是假冒酒。一些法国白兰地酒商愤怒地指出,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只写“法国制造”字样的白兰地统统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来自中国糖酒总公司的一则信息也同样揭示了走私酒的“肆无忌惮”:不含免税店,近两年国内市场年销洋酒约10亿元人民币,即便免除各种商业利润,与不足2 000万元的进口额也极不协调,这表明非贸易进口洋酒仍然大量充斥于市场。 洋葡萄酒风光不再 有关人士指出,洋酒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败走麦城,除了受假冒、…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六部门《意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  新华社北京电 为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整顿药品市场的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由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管局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意见如下:  一、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  相似文献   

18.
怕买到假货,很多消费者选择到厂家开设的官网进行网购。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官网的主意,他们复制并建立以假乱真的“山寨”官网,并通过这个渠道卖假货。这些假冒网站几乎以假乱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国内外名优卷烟案时有发生,既扰乱香烟市场,又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现简单介绍鉴别假冒名优卷烟的方法。 外观鉴别: ①香烟外包装的鉴别。名优烟一般用进口机器生产,条盒上的透明纸平衡、干净、紧凑、美观;透明纸的  相似文献   

20.
假冒商品一直为全社会深恶痛绝。它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国民经济秩序,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人食终害己”,造假企业也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打击假冒商品,使得直接假借名牌商品、企业的旗号招摇撞骗的违法行为有所收敛;但是,一些企业却另寻“出路”,以极其相似的名称或包装等冒充知名商品,欺骗消费者。其实,这种行为仍然是假冒。根据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