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购是企业集团扩张的必由之路,其主要动因是追求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本文运用重庆太极集团购并案例,在分析并购协同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整合来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如何评价企业在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购后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主要表现,以2013年发生并购的主并购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财务协同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如何实现及财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但是长期这种效应会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负债能力、并购类型和并购现金支持比例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更好地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相当普遍,成功的却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到位。如何提高并购后的整合效益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实现战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文化协同效应三个角度深入分析并购后提高整合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相当普遍,成功的却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到位.如何提高并购后的整合效益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实现战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文化协同效应三个角度深入分析并购后提高整合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能力理论述评1.企业能力理论的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掀起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这次并购浪潮的特征是:混和并购取代了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主流。据统计,1926年一1930年间(即第二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占全部并购的67.6%,混合并购占27.6%;到了1966—1968年间,横向并购只占7.7%,而混合并购却达到81.6%。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造成企业能力的分散,无法达到多元化经营的预期效果(即分散经营风险,获得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相反却大大的损害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随后许多企业纷纷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医疗器械行业并购的特点以及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体系着手,从经营、管理、财务三个方面对Y企业并购S集团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经营协同效应来看,Y企业虽然并购后产品成本增长较大,导致销售毛利率略有下跌,但是并购后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明显增加;从管理协同效应来看,并购后Y企业的管理费用比率以及销售费用比率都在稳步缩减,对存货的管理不断完善,存货周转能力提升,但是其他资产的周转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仍需加强资产的管理;从财务协同效应来看,并购后Y企业获取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7.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完全出于市场行为,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所谓协同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1+1>2效应,即并购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效益大于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的效应之和。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法律效力后,该项并购活动即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保证并购企业必然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只有在并购后加强资源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才有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方式开拓海外市场,而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并购后协同效应产生的经济增长。文章首先选取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然后运用扎根理论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通过多案例实证分析,构建了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实现协同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最大化实现协同效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纵向一体化经营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势力、提升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成为衡量并购项目成败的关键指标。针对蒙牛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纵向并购现代牧业事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两次并购中行业竞争环境对现代牧业资产专用性水平的影响,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双方的并购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两次并购中影响纵向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会使目标企业关键性战略资产的专用性水平下降,进而使主并企业的纵向并购协同效应效果不佳,但目标企业资产专用性水平的高低并不会影响目标企业的纵向并购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协同效应是并购价值创造的源泉,而影响成本则会降低并购价值创造能力,削弱协同效应。完善的并购定价决策机制是在全面权衡目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并购双方依据各自的价值判断,确认共同认可的交易价格区间,选择相应的定价策略确定最终成交价格的决策过程。考虑到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对并购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基于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的交易价格区间下限是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上限是目标企业内在价值与协同效应扣除影响成本后的和。  相似文献   

11.
协同效应是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通过并购后,整体价值超过双方独立经营时的价值的部分。产权交易的完成不能直接产生协同效应,它只是提供了产生协同效应的条件,也就是提供了两个企业资源重新配置的可能,而企业资源能否更有效的利用还要取决于交易后的整合过程。整合效果好,产生的协同效应就会大一些;整合不利,协同效应就会小一点甚至为负。所以,双方的整合过程是产生协同效应的根本原因,预测并购后整合的效果是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2.
协同效应是并购价值创造的源泉,而影响成本则会降低并购价值创造能力,削弱协同效应.完善的并购定价决策机制是在全面权衡目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并购双方依据各自的价值判断,确认共同认可的交易价格区间,选择相应的定价策略确定最终成交价格的决策过程.考虑到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对并购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基于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的交易价格区间下限是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上限是目标企业内在价值与协同效应扣除影响成本后的和.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源于协同效应、自大效应和委托—代理效应,国有企业由于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以及特殊的治理结构,委托—代理效应对其并购的驱动作用非常弱,而协同效应和自大效应则很明显。作者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利润增量变化率与自大效应成负向比例关系出发构建数学模型,并得出结论:并购企业的自大效应与初始并购溢价、利润增量,以及并购企业的流动资产有密切关系,如果并购企业的流动资产远远大于初始自大效应溢价,自大效应对并购企业的影响比较小;反之会比较明显。随着并购后利润增量先降后升,自大效应便随之先升后降。文章还以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为例,计算出了某特定时刻的自大效应溢价与协同效应收益。  相似文献   

14.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价值增值的源泉。从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以及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入手,对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代雯雯 《民营科技》2014,(10):107-107
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并购之后获得相应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并不像并购一样容易,有很多因素制约其实现。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概念;其次概述了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且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评估分析;最后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并购企业早日实现协同效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并购协同效应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并购是指收购公司对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目标公司进行的并购,它通过重新配置双方的优势资源要素,实施产业整合,最终实现价值再造和增值。本文遵循国内外关于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成果,拟对并购中的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无形资产协同效应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将会越来越活跃。本文综合阐述了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相关理论,重点论述了企业并购的协同作用的作用机制,在对协同效应作用机理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对吉利汽车并购DSI公司实现的并购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为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泛指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并购能给企业带来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等,使企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失败的并购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在并购活动中,企业要积极防范并购风险,使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9.
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的协同效应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并购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存在着协同效应,为此,许多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支付了大量的溢价,结果使许多并购公司因支付溢价而逐步发生亏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文章通过分析公司并购中协同效益产生的条件,以及利用协同效应来补偿支付溢价的难度,提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是个陷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屠巧平 《价值工程》2013,(34):18-20
宝钢集团与八一钢铁的并购,是备受关注的国内第一宗跨地区并购案例。文章用EVA评估模型对该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评估,分析并购协同的因素,判断并购是否产生了协同效应,探寻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该案例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