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的需要时多方面的,多位学者对其层次进行了划分.高校教师的需要也不例外,并体现出物质需要的朴素性、求知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以及优势需要的差异性.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激励,就必须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物质激励、培训激励、目标激励以及个性化激励等策略来实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突出了生态意识、生态产业、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反映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艰巨而持久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绿色技术,完善法制体系,改善市场运作机制及倡导绿色消费来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新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态需要定律:前提、结构及满足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学术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运行已达成代识,人类的生态需要也回归到可持续发展三元动力之一的位置。既然生态需要是人类作为生物种群参与生态系统进化的本质联系并反映“天人合一”的必然趋势。那么它就必然有一个定律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揭示,而且以科学的态度探索生态需要定律也应该是中西方学术界的一项共同事业。本文在探讨生态需要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研究生态需要定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孔琪 《活力》2014,(12):43-46
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生命的延续所需要的条件的体现,与人生活中的每个行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犯罪行为也不例外。对需要与犯罪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从需要的角度对犯罪问题进行干预。本文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入手,举例说明人的各层次心理需要与犯罪的关系,并探讨在我国当前社会犯罪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如何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来抑制犯罪。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需要新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和谐社会必须 的条件是社会上大 部分人认可某些基 本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尊重产权、机 会均等。否则这个 社会无法和谐  相似文献   

6.
南辰 《基建优化》2007,28(2):32-32
今年两会上,在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796件议案中,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议案仍有不少。尤其是针对道交法第76条,一些代表认为,该条款对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的规定太笼统,执法时不好掌握:一些代表认为,道交法过分强调机动车驾驶人的无过错赔偿责任而导致公平原则失衡,变相助长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一些代表指出,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需要公共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诊断,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片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企业》2006,(3):76-76
经济学界有关“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论题的热烈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然而,在探讨中国何时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不得不面对中国制造业现实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资源巨额消耗以及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以忽视环境为代价,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为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理性选择,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的高度上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理念解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人类住区历史演进的广度以及人—自然系统的整体角度研究未来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时空定位 ,并从哲学、文化、经济、技术等四个层面对生态城市内涵思想进行了剖析 ,以整体把握和理解生态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0.
1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生态安全的意识却与之相差甚远。本文以四川生态安全为着眼点,提出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生态安全也就谈不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纵观整个世界,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在继续,并且有的地方还变本加厉,人类仍然面临自然危机、 生态危机的威胁,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举步维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是当今世界唯一能指引人们消除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武器.只有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促进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长久稳定与繁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城市规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从分析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和谐规划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简要并总结了西方生态主义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认为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对和谐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建设和谐城市,就要坚持和谐规划的思想,把人文关怀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实践之中。在制定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规划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和谐规划管理,必须充分体现规划在城乡发展、产业协调、资源分配等领域的法定指导地位,综合平衡和统筹调控城市空间布局和资源分配,以规划管理促和谐。和谐规划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提高规划管理公共服务意识,必须体现真正有效的公众参与。要将和谐规划思想自觉贯穿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环境的和谐属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特殊又重要的领域,环境的和谐,具有作为境界、作为观念、作为思维方式这三层意蕴,和谐境界、和谐理念以及和谐思维三者构成了和谐文化与生态文明建构的重要指标与内涵.而生态文学的兴起与繁荣是当今时代对环境和谐的一种文化接应,因此,承担和谐文化建设的特殊使命--灌输环境性意识就成为生态文学书写与表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应充分考虑到人类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茵纳斯弗利岛》是叶芝早期诗歌中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意识,包括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生态忧患意识以及所蕴含的对未来和谐共生生态蓝图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个“以大为美”的教育,是一个重视“概念”胜过潜心钻研的教育,是一个把教育简单地类比于流水线和单一质量检验标准的教育,是一个相信“有钱就有教育”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多少有些不协调的形象现在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感知了。不久前有社会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声誉已经退缩到令人尴尬的历史新低,而在整个教师系统中,似乎有着最多学问、处于金字塔顶端、四处奔走、且对国家和各级政府大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本文通过讨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方面,并尝试提出可以改进和完善的方式,憧憬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德宏傣族一直居住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平坝河谷地带,其生存、发展及文化形成与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而傣族的生态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傣族的生态文化,铸就了傣家人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使傣族能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态极限运动的实际应用,试图找到优化生态环境的方法,分析保护原生态的重要性,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探索人为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和谐相处,并促使我们将生态与运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继承先哲们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