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管理更多的关注,而在所有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所有金融资产都面临着金融市场风险,而且金融市场风险往往是其他类型金融风险的基础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能全面测量复杂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的方法——风险价值模型(以下简称VAR)。  相似文献   

2.
张志英 《企业经济》2008,(3):144-146
金融风险产生后,如果未被及时化解而长时积累,就会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金融风险的传导有其特定的路径,包括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风险传导、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要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定要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其产生及传导阶段,从而剪断风险传导的链条,从根本上抵御金融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结论表明,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企业融资风险;运用Logit模型分别建立宏观经济风险预警模型和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包括货币危机和国债危机预警模型)。对2006年我国金融风险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整体金融状况良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货币危机发生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一国的金融风险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演变成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抑制金融风险和化解金融风险,经济安全,你必须有在国际传输的渠道和机制,在深入了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通过在国际上的伤害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什么样的传统理论缺乏保障国家安全,我们面临着一个新问题。金融风险转移,多样化,复杂性,高速,广度和各类风险的国家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具体原因和国际上传播渠道的金融风险。通过分析金融市场的风险的传播渠道,包括通过贸易量,金融传递,如金融市场预期的传递通道,如何处理金融风险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一、风险价值法的产生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全球金融市场在迅速发展,同时金融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增大,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讲,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产在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指、商品价格等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金融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VaR方法对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红  张淑英 《价值工程》2006,25(10):161-163
近20多年来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已从信用风险转向了市场风险。我国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风险必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必将面临着这种金融风险。研究VaR对于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影响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避免由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都加大了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一旦金融领域出现危机,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危机,必定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创伤。因此国家审计应当积极识别、揭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维护金融安全将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将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相似文献   

8.
张鹤 《企业导报》2012,(16):38+263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代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风险,对于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发展趋势,掌握金融市场动态,降低风险发生,使金融行业达到效益最大化。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彻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焕璞  林士栋 《活力》2005,(1):46-46
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国家真正融人世界经济的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企业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问题将无法回避,因而,必须强化企业金融风险的概念,加强企业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提出基于多分形特征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状态的划分方法,构建非平衡数据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方法:采用日收益率和多分形波动率衡量互联网金融风险并划分风险状态,提出一种利用SMOTEENN采样算法与SVM模型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选取中证互联网金融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SMOTEENN-SVM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SVM模型的预测精度,具有优越的预测性能。研究创新:通过日收益率和多分形波动率刻画互联网金融风险状态,并将SMOTEENN采样算法与SVM模型相结合,建立非平衡样本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研究价值:为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提供新的思路,对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金融创新行为已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业的热点议题。在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逐利机会的同时,金融创新行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文章针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形成的原因、类型等,提出了五种控制金融创新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谭畅  刘红 《中外企业家》2014,(3):122-122,125
本文根据极值理论,分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以达到强化金融市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风险度量精度,防患金融风险因果关系效应,增强风险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体制、经营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金融企业正聚积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这是实施金融集约化经营中必须充分注意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方面对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进行探讨。一、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解决金融体制问题。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方面。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起银行、证券公司、股份制企业乃至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制约机制,“使资本市场主体能够真正按投资利益和风险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逐步实现政府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法,从全球输入性风险、中国金融体系自身因素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三个维度,识别高水平开放背景下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风险因素,运用滚窗VAR模型刻画风险因素的动态时变影响。研究发现:以不确定性表征的全球宏观波动与中国金融风险状况之间存在联动性;以金融体系风险抵御能力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表征的金融体系自身因素对中国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在经济遇冷时更为明显,可能导致经济低迷和引发金融风险。据此,应加强对国内外各类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建立健全兼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而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度上升,表现形式日益复杂,破坏性越来越大.金融系统性风险有可能会在表面平静的经济体内部累积,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化解系统性风险是所有经济金融政策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国和国际都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监管重点并加以强化,以防止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2011,(2):36-36
何大安在《学术月刊》撰文认为 基于金融不。稳定之于市场风险的影响,可以在宏观分析层面上把金融市场风险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依次表示金融市场风险处于金融危机临界点、金融风险示警线和金融安全区域。联系中国体制、转轨中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运行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现实,概括而言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含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自身业务经营过程中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存在于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商业银行而言,金融风险包括金融资产风险与金融负债风险。资产风险又包括贷款资产风险、非贷款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衍生工具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和市场风险的复杂化.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加强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诞生了各种结合金融工程理论和数学方法的风险计量和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中的金融风险更大和不稳定因素更多,若想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收益,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本文根据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风险统计模型研究,并对存在的风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业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为金融会计风险。金融风险对现代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阻碍作用。因此,要注重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本文针对金融会计视角下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