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本意是顺应自然,听从民意,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的目的.几千年来,"无为而治"思想深受一些统治者的推崇,随着时光流转,"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也更加丰富,它在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兆民  张喆 《企业导报》2011,(20):51-53
道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将其引入管理领域还是一种尝试。"无为而治"等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更能够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其有效性不仅在于与现代管理理论某种程度上等效,更在于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得道家思想更易于推广和践行。  相似文献   

3.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起源于春秋末年的老子,后来经过老子的弟子、庄子等发扬光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进行论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彰显出极大的魅力。本文就“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的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有为"和"无为"两种。但直至今日,由于诸多缘由所限,我们对于老子"无为而治"智慧的运用还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少为",而不能把"无为而治"在管理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完全体现出来。为此,文章就未来企业的一些设想以及未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如何"无为"才能实现"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进行了系统的探析,希冀能为当代企业管理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它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又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知人善任"等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并且对当代的企业管理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珍 《新远见》2013,(10):42-45
张瑞敏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每条"龙"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到最精细,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所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追求"三无目标":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就是“无为而治”,并在此基础上引早出来的人本思想,柔性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老子的“无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模糊管理,从“人大”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从“以弱胜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谢琳琳  谢旭 《基建优化》2003,24(5):33-35,41
首先简要阐述了管理哲学和管理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同时简要介绍了现代立体管理模式;然后详细论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儒家的“允执其中”管理思想和法家的“抱法处势则治”管理思想;接着重点探讨了道、儒、法管理思想在建构现代立体管理模式中的一些运用实践问题:高层管理者应以道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现,循道而行,宽松管理;中层管理者应以儒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动态持平各方力量;基层管理者应以法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依法管理。最后简要提出应用道、儒、法管理思想时应具备权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对古代的治国还是现代企业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并且利用CAS理论解释了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富即安思想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无为而治、知足常乐都是其代名词。小富即安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的积极创新精神,阻滞了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过程中,克服员工小富即安可以从领导方式、员工激励等方面入手,切实消除小富即安思想的滋生环境。  相似文献   

13.
蔺钰 《企业研究》2012,(19):56-59
无为而治,即顺乎自然以治,这个思想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儒以守成,道以达变,佛以修心",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就需要当今的企业领导者也必须同步进行"转型",在管理理念、领导方式方法上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个老子.老子有本《道德经》.《道德经》中有"无为而治"的思想.西方现代有众多杰出的管理学家,现代管理思想五彩缤纷,夺目灼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对大学生的管理却未能与时俱进,僵硬呆板的管理理念,与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抵触,令学生管理者感到困惑。本文以"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对当前"刻舟求剑"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昊摘 《企业文化》2007,(12):56-57
老子哲学之"无为而治"思想素为中华民族所崇尚,所谓"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不阐释一个道理:事物的最高境界,往往不着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理、智、信”,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历法”,这三种哲学思想是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注入情感、心态、平等、民主、文化管理等人性化要素,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实现制度化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哲学--无为而治,是一种深邃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实行无为而治,使一个历经战乱、贫弱不堪的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强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