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调控政策应对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现象,通过政策的组合拳,全面打压房地产市场。因此,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日趋收窄,势必造成假按揭现象呈加剧趋势。本文通过阐述假按揭的成因,现在的情况及未来的防范,来增强购房者对假按揭的认识及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
假按揭正在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最大风险之一。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目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如今,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银根紧缩策略和最近的利率加息,各大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全面紧缩,房地产业资金全线告急,假按揭因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企业经济》2004,(4):128-129
随着我国住房金融业务的不断规范,小规模、低资质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很难获得开发性贷款。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些开发商采用“假按揭”来恶意套取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资金,给银行的住房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两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遏制开发商这种欺诈行为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王捷 《民营科技》2009,(4):41-42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房地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房屋销售不畅,一些开发商出现了到银行办理虚假按揭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的倾向。对个人住房信贷“假按揭”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个人住房、商业用房购置贷款,也就是通常说的按揭贷教也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按揭贷款以其风险低、收益好、期限长为商业银行众多的存款找到了一个好的投放归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按揭,是香港学者对源于英美法中的Mortgage制度的音译,mortgage是英美法中重要的担保制度之一。在英美法当中,按揭强调以土地和不动产为了担保一定的债务履行或义务的解除而进行的转移或让渡。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取得担保财产的绝对所有权。行港的学者认为:按揭是属主、业主或归属主将其物业转让于按揭受益人作为还款保证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的假按揭现象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个别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或采取欺骗手段,或与银行内部人员达成某种默契,冒用甚至伪造人头骗取贷款。如今,随着宏观调控趋严,假按揭的灰幕再度被揭开。  相似文献   

8.
吴迅 《上海房地》2005,(4):38-40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则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而不在限制之列。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进行“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不良购房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开发商为摆脱销售危机,纷纷铤而走险,在首付上做手脚,降低乃至零首付,2003年底甚至出现了负按揭,而各家银行陆续“堕落”为违规同盟军,几无幸免。某市违规按揭贷款保守估计在150亿元左右,其中,银企勾结虚增房价10多亿元,其中某区商业地产违规贷款20多亿元,实际引发不良资产将达30多亿元。平均每个中国人要为该市分摊3元的损失。为此,自2004年4月开始,我们以违规情况较为严重的某市展开了相关调查,迄今已历时1年多。而在2004年5月伴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整顿,该市的违规曾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违规者享受着违规的战果,依然招摇于市,而新的一轮违规,随着春夏资金投入期的到来,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此,我们决定刊发此调查(鉴于大部分违规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调查隐去了具体的开发商和楼盘名称),以警示违规者。将300多天积累下来的多达3G左右录音片断的原始证据整理出来无疑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好在窗外常有群燕飞过:春天,花又开,燕又来。因本调查所涉楼盘多达67家,金融机构16家,从便于读者自己判断的角度,从对若干典型案例的陈述开始,然后顺藤摸瓜,将相关各方在这个“危险的游戏”中的角色,一一陈列,最后收于各方评论。从2003年的国务院18号文到近期的国务院办公斤下发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近年来,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有关部委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的房地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少一些违规,多一分成熟,从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防范“假按揭”的主要措施——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业银行对假按揭现象的界定假按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开发商、经销商或其他单位串通无真实交易背景(如购房、购车)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假按揭的形式归纳起  相似文献   

11.
12.
一、假按揭的特征、利益及风险 假按揭系开发商假借关系人名义与自己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虚构购房事实,同时以关系人名义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领域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原有体制落后、监督机制脆弱、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应。一个国家要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必须认真解决腐败问题。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财务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督机制,堵塞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对各单位每项收支的审核,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管住,使单位的财务账目、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都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从制度上杜绝腐败产生的根源,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下,水利专项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水利投入的增加,水利专项资金的监管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从微观上说,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方面使企业法人代表无法真正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会给企业的管理造成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从宏观上说,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一种表面的虚假繁荣,掩盖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和整个经济运作机制的失灵,特别是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决策起误导作用,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引发经济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和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部队财务部门作为最易引发腐败的敏感地带,对如何加强部队财务监管,杜绝军队财务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军队财务资源的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勤财务系统的建设,并对部队党风廉政建设、战斗力的提高和部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军队从当前军队财务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找出军队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军队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强化部队财务工作者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按揭,mortgage,最早起源于12世纪的英国。在英美法系国家,按揭人的赎回权已被取消,按揭权的实现方式是变价主义和清算主义;在我国香港地区,也未规定赎回权,而通过代位权来实现权益。而我国大陆的按揭只适用于商品房买卖中,实际上未转移不动产的所有权,既不同于传统按揭,也不属于让与担保,而是一种双重抵押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18.
谈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辛华 《广西会计》2002,(11):30-30
股票上市公司公布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 ,对于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工作及其信息披露虽然制订了种种法律法规 ,也逐步加大了监管力度 ,但仍有些上市公司受自身的利益驱使 ,在所披露的会计资料上弄虚作假 ,欺骗广大的证券投资者 ,这无疑会对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证券市场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 ,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利润操纵的动因及手段利润操纵的动因主要是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最终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对政府采合同的监管也摆上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合同工作的议事日程。如何加强对政府采购合同的监管是一个的课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很完善的今天,加强对政府采购合同的监督管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来福 《价值工程》2012,31(9):64-6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化,我国的工程建设的固定投资呈现多元化特点,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逐级增大,工程质量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工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监管的体制,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