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修改在即,而其规定除赔偿诉讼外均禁止适用调解。为解决行政争议,缓和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对立与紧张关系,有些学者主张从立法上增设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但是调解制度本身追求解决纠纷,有时甚至以牺牲法律原则为代价。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无论从适用背景、范围、程序还是整个理念、发展历程都与域外相类似的和解制度不同,在我国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不仅会弱化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权,降低司法权威,而且还会破坏权力制衡机制,不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因此我国当前不适宜增设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诉讼制度的三大领域中,其调解制度已被广泛运用.旧的《行政诉讼法》规定:对于行政案件基本上不能调解,除行政赔偿争议外.但在司法实践当中,我国对于行政诉讼争议的相关案件,大多数采用调解结案,而远远不限于行政赔偿案件.因此,新的《行政诉讼法》在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扩大可调解的范围,规定行政补偿和行政裁量案件可以调解.然而,这种概括性的规定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建立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行政权是一种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和授予的公权力,不能由其执行者自由处分这一现行“公认”的行政法理论,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行政复议法》取代《行政复议条例》虽然没有继续规定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原则,但在行政法学的主导面和权威机构的解释上均对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持肯定态度。然而,在法学界对行政复议(包括行政诉讼)中能否进行调解始终存在赞同与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行政复议实践中,行政复议机关以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更是屡见不鲜,且实际效果比正规的“复议决定”更受双方当事人的欢迎。这里仅就建立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几点理由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主体的行政不作为常常会导致循环诉讼,使行政纠纷久拖不决。“循环诉讼”既损害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判决的公信力、既判力,也浪费行政和司法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循环诉讼”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引入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使行政诉讼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对行政主体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限制以及司法监督,以期避免“循环诉讼”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王富  王宇琳 《活力》2012,(12):64-64
调解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在我国各行业广为运用,但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矛盾法定渠道的行政复议工作来说,是否适用调解这一灵活方式,一直是法学界和各级行政复议机关争议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围绕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余年来,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运行还存在诸多障碍。本文从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与同行商榷。一、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1.行政干预不可避免。行政诉讼是民告官的官司,而法院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同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制约,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12315投诉台在受理和解决消费纠纷中, 只有行政调解的职权,其调解行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均无法律约束力。 为快捷、经济、有效地解决消费纠纷,可引入已在众多行政管理领域适用 的行政裁决制度,文章对其可行性、程序设计与司法救济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直受到法律学界的质疑。许多学者都在研究诉讼范受案围扩大问题。但是,多数人是从行政行为的角度研究受案范围的扩大。本文拟从一个全新角度,即实质行政来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质行政与形式行政的区别及两种行政类型下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重点讲述实质行政下受案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国在此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改进,但仍然有未关注到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探讨行政复议制度中争议较大的管辖体制问题,如何改变行政复议制度多年来的"花瓶"地位、改变行政复议机关"维持会"角色,以真正发挥行政复议纠错功能,以及阐述行政诉讼制度中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败诉率与恶意緾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消费者日常消费纠纷的解决中,工商部门的行政调解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消费纠纷行政调解具有程序简便、效率高等优点,属于较为柔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但是由于行政调解结果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因此,无法确保纠纷双方对调解协议的履行。部分疑难、复杂的消费纠纷存在行政调解书执行难问题,消费者只能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这既增加了消费者到法院诉讼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增加了法  相似文献   

11.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诉讼效率,并不是解决那些裁判冲突。关于这个主题,学界很多人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方向性的偏差。自从继承大陆法治传统,在确立行政诉讼排他性管辖的情况下,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对民事法院的重要约束。本文主要结合几种典型的行政民事交叉案件类型,分析了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空间及可能。行政和民事案件常常会出现交叉现象,这样很容易导致"诉讼迟延"或者"裁判冲突",近年来学界以及实务界相关人  相似文献   

12.
<正>物业管理纠纷是指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在物业管理民事、经济、行政活动中,因对同一项物业、物业管理服务或行政相关事务有相互矛盾的主张或请求而发生争执。随着我国物业管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居住物业中的物业管理纠纷事件迅速增长,已影响到物业管理各市场主体和城市社会的稳定,成为业户(业主、承租户及其他非业主使用人)公众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物业管理相关方与行政机关面临的难点。为了调整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法制化,我们在立项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一、我国现行纠纷调处机制的优势与劣势由于物业管理纠纷大多属于民间纠纷,所以研究物业管理纠纷的调处机制必须先研究我国现行的民间纠纷调处机制。我国现行的纠纷调解体系是由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所共同构成的。其中民间调解包含人民调解委员会(PMCs)与个人调解两种形式。按照其性质的不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自治活动;个人调解为公民个体之间进行的一种自助行为;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13.
ADR机制的理论原型是法社会学理论中的"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模式",它是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的背景下,为了回应法院系统在解纷过程中显露的种种弊端而采用的替代性方案。作为以平等、意思自治为前提的私法纠纷解决机制,其在行政法上适用之妥当性在于——其与正式司法救济程序的补充关系。ADR机制不仅适用于个案行政争议,而且经过合理改造之后也适用于行政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陈孟 《活力》2010,(21):44-46
证据既是构筑诉讼大厦的基石,也是行政程序的脊梁。证据规则是关于取证、举证、补证、质证、认证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颁布施行,为行政程序中证据规则的适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法律规范。本文旨在对证据规则在行政程序中适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初步解析。以不断提高办理行政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梓瑶 《活力》2011,(14):80-81
为了完善和发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种制度本身的缺陷,依法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进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在地位上的相互独立和紧密联系。并随着法治实践的深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制度和实践衔接上。如在受案范围;追加第三人等问题上暴露出一些冲突与不足,由于二者在制度适用,及...  相似文献   

16.
文摘采粹     
10月1日起我国审理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时 实行国民待遇和对等原则 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很多基本的原则,其中国民待遇和对等原则是很重要的两条。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就引入了这两个原则。 这个司法解释的第十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际贸易行政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但有行政诉讼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适用对等原则。”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内容是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和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摘自2002.8.24《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7.
规模侵权的行政处理机制(以下简称"行政处理机制")是指由法定的行政处理机构依法介入到大规模侵权民事纠纷中相对快速、公正解决该纠纷的机制。具体包括行政斡旋、行政调解、行政机构仲裁、行政裁决。大规模侵权行政处理机制可以减少对国家补偿的过分依赖,并弥补法院诉讼的不足,因而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以广泛适用于大规模侵权事件中。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行政介入理念,反映了现代行政法的价值变迁。为了有效运行该机制,制度上应注重行政处理机构设置的专门化、合理化与人员综合化,确保机构的独立公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 《政诉讼法》 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了原告、 被告、 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要求,对于行政诉讼的立法完善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行政诉当事人制度的内涵以及当事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对其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以上分析出现的问题,论述了行政诉讼原告制度、 被告制度和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将旧法第三十九条的行政执法机关有权责令债权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改为行政机关"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原来行政的"责令赔偿"则由司法机关单独执行.笔者就关于行政调解侵权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变更判决是行政判决的形式之一,当前存在着在变更判决适用中的某些认识偏差及变更判决本身适用范围太狭窄的问题。主要就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认定展开讨论,意在明晰变更判决的适用条件,也就拓展行政诉讼变更判决的范围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