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引言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现实经济中,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是委托人,经营管理者(经理)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进一步分离,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阶层,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把经营管理权授予经营者,委托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经营者接受委托成为代理人,代替所有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企业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链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具体到现代企业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分为权益层、决策及监督层、执行层等三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层级.  相似文献   

4.
商亮 《现代企业》2008,(6):42-43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将其企业产权的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代理行使,于是就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尚不能说已经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但起码是一个人数众多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5.
正一、经理人行为一般描述在现代股份制公司中,存在着众多所有者(股东),通过选举将所有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用权,形成所有权代理。董事会通过契约将经营权交由经理人员,形成经营权代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经理层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共同的理论渊源——委托代理理论(一)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过去20多年中企业理论最重要的发现。委托代理理论大大改进了理论界对股东、管理者、社会公众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不仅有自己  相似文献   

7.
由于第三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产生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即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成本。笔者在第三类代理成本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按照降低代理成本的要求,对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代理成本与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三类形式,各类委托代理关系都存在相应的代理成本。本文从第三类代理成本的理论阐述入手,分析了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探讨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对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的影响,并按照降低第三类代理成本的要求,对构建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思路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先天性的制度缺陷.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审计关系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等方面深层次的表现出委托代理关系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曾经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随着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我们又遭受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相伴随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困扰,而"经营者损害股东利益"等诸种议论也纷纷扬扬.我们相信,在逻辑上,这种议论并不正确.因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治理的前提——二板上市及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管理制度的契约关系,充分体现了股东与董事会之间信任托管契约关系;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以及监事会与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监督契约关系。中小企业若要达到这种契约关系的公司治理,首要条件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代理关系。也就是说,只有上市的中小企业才能实现这一整套契约关系的公司治理。但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都是经营规模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多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其主要就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进行评核并依据评核标准划分相应的层次,并以此结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奖惩。这种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注重于对企业的财务方面  相似文献   

13.
财务代理制度是基于我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一种委托代理行为。本文阐述了建立现代财务代理人制度的意义,并针对我国财务管理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财务代理制度是基于我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一种委托代理行为。本文阐述了建立现代财务代理人制度的意义,并针对我国财务管理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业绩评价对代理人(经理人)的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是将行为作为一种模式来考察关于企业组织中人们行为的基本假设。在这个模式中导出了参加者之间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组织中,拥有所有权的一方是委托人,行使经营权的一方是代理人。一般地讲,委托人即是企业的股东,代理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会计人员。经理受托经营股东的资产,按照契约的要求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代理人特别是委托人的利益,对代理人经营业绩的评价成为委托人维护自身利益并进而决定是否延续或取消委托——代理合同的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由此产生的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如何建立一种最适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为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这已成为许多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而引发的有关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方面的内容。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由所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税法规定: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者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按"免、抵、退"的计算办法办理退税.  相似文献   

20.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如何有效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代理成本最小的理论,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将其引入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之中,对各种监督方式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由于两权分离,从而导致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多对委托代理关系。具体有:①企业最终所有者(国家)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与企业经营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