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要考虑的几个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常会碰到一些内涵不同、理解各异的提法,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封建、封建社会。过去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正宗的、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五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文革结束后曾经经历过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以后经济史热降温,一些学者的兴趣转变到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去,但到了新旧世纪之交,经济史坛又呈现了 一些令人所喜的现象,一是人们探索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中国经济史重大理论问题的热情在增长,经济史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 的生长点,研究在深入:二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后,一批重要的成果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1980年成立经济史组,由孙毓棠(已故)、刘永成负责,成员有郭正患、张雪慧、陈柯云(已故)等。1983年,又成立了由刘重日、刘永成、胡一雅、武新立负责的徽州文书整理组,主要参加工作的有周绍泉、李济贤、栾成显、张雪慧、陈柯云、白桦等人。该所还有一批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家散在各研究室,如杨升南(先秦)、林甘泉(秦汉)、童超(魏晋南北朝)、张泽咸(隋唐五代)、陈智超(宋代)、陈高华(元代)、王毓铨(明代)、杨向奎、周远廉、郭松义(以上清代)等。80年代发表的经济史研…  相似文献   

4.
马曜、缪鸾和著《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比较研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34万字。这是我国迄今第一部系统地运用民族学研究资料与先秦古史资料相结合,探解西周井田制疑案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对揭开井田之谜和解决我国古史分期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而且在丰富和拓宽我国古史研究的视野、深化古史研究的理论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书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其研究方法、理论和史实三个方面,作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5.
2009年学界在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总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兹分述如下:总体性论述冯天瑜认为,厘清"封建"概念,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6.
总论     
有夫经济史理论和方法本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承明的(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书中收录了作者1986-1995年论文19篇,分三组:关于经济史理论和方法6篇,关于中国近化问题7篇,关于市场问题6篇。其中虽有对具体问题的论述,总的讲是围绕着经济史理论和方法这个中心展开的。作者主张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广收博采古今外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尤其重视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研究中的作用。作者强调任何伟大的经济史理论在历史长河中都会变成一种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最高层次的、世界观意义上的方法,但仍然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这一…  相似文献   

7.
总论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文革结束后曾经经历过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黄金时期 ,2 0世纪 80年代中晚期以后经济史热降温 ,一些学者的兴趣转移到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去 ,但到了新旧世纪之交 ,经济史坛又呈现出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一是人们探索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中国经济史重大理论问题的热情在增长 ,经济史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和新的生长点 ,研究在深入 ;二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后 ,一批重要的成果相继问世。经济史学的理论方法 《中国经济史研究》99 2设有“经济史学方法论笔谈”专栏 ,刊登了 1998年 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历史所、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学界在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总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兹分述如下:总体性论述冯天瑜认为,厘清"封建"概念,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  相似文献   

9.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回 溯经济史学史,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经济计量学方法、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并阐发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经济史在我国史学中一向占有一种“一家独大”的特殊地位。“文革”前全国史学界曾就五个重大问题展开过持久而热烈的讨论,其中就有四个属于经济史研究(或者与经济史研究有密切关系)。“文革”以后的几次全国性的史学大讨论,也属中国经济史。但是在进入1990年代后,这个学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导致危机的真正原因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而唯一的克服危机的办法是不断地改进方法。国际经济史学近年来在应对“史学危机”方面所作过的探索和所获得的经验,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李(Daniel Little)教授对于海外(主要是美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近况作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是19世纪晚期才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本世纪50年代有个重大变革,即不仅研究经济的发展变化,还须结合社会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首先是与经济学相结合,继而与社会学相结合,近年有个文化热,又从文化思想上来研究经济史。又因专题不同,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与上年相比,不仅数量较上年有大幅增加,达到近200篇,而且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多学科交叉方法运用增多。兹分述如下:总体性总论李根蟠指出用环境史的视野观察经济史,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加深或刷新我们的认识,使之成为经济史学科新的生长点①。阎守诚对自然灾害与中国古代社会治乱间的关系做了论述,指出古代中国农民起义几乎都有自然灾害相伴随,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对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程度、行政效率、财力物力、吏治好坏等方面的综合考验②。张建成认为经济史有史学与经济学两种范式,各自归属于历史学和经济学两个…  相似文献   

13.
影响经济史学科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史理论(经济史论、经济史观),另一类是经济史学理论。它们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 经济史理论是经济史学工作者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后作出的理论概括与抽象。到了现阶段,凡是经济史学科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有相关的理论。经济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某个问题时,都可以从有关这个问题的一般理论中受到启迪。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启迪或理论指导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史学对时代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历史分期问题,土地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另说为汉民族的形成问题),以及农民战争问题,在这“五朵金花”的热烈争辩中,经济史学科得到很大发展,并出现了一批大师。同时取得一批卓越研究成果,如费孝通著:《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李文治、江太新著:《清代漕运》,漆侠著:《宋代经济史》(上、下),陈诗启著:《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陈振中著:《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在大国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诸如中国市场发展史、产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财政税收史、人口发展史等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又如何用中国经验丰富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本年度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看,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地区经济史问题是研究的热点,财政金融史方面也有重要收获,利用地下出土的新资料和有关档案资料研究经济史,也更加受到重视。下面是有关总论和跨代研究的简介。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这方面文章不多,最可注意的是吴承明继其一系列关于经济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论文后,又推出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一文,指出经济史研究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一切经济学理论,包括作为最高层次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研究对经济学理论的选用,应视研究课题的适用性和史料的可能性而定,主要是启发性的,而非实证性的。经济史对于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上年减少,但总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更具多样化,部分硕士论文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总论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专著主要有陈力的《东周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研究》①,高婉瑜的《先秦布币研究》②,朱宏斌的《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③。一些相关硕士论文值得关注。主要有竹溪《周代农民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在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上使该领域研究水平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重复研究,研究视野狭窄等情况。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秦、秦汉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逊于去年,但创获得仍丰,且有其显著特色,一是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视角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作经济学的分析论著,二是利用出土实物和简牍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明显增多。此外,地区性的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商品经济、市场及其他带总体性研究 邵鸿的《商品经济与我国社会变迁》(江西人民出版社95.9)是本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追溯了中国商品经济起源和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时期的商品经济以后,着重论述了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了这一发展在战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理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