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正>浙江省衢江联社推出的"家庭农场丰享助力贷款"等一系列专门支持家庭农场的产品和服务,如同一阵阵从天而降的及时雨,让农场丰收、粮仓满溢6月27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兴润家庭农场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又一次从衢江联社贷到了10万元钱,用于种植稻谷。汪永义说,农场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与衢江联社的"家庭农场丰享助力贷款"的支持有关。近年来,衢江联社为解决家庭农场及家庭成员在农场创业经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豫西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也给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画上了句号。连续两天的大雪使室外白天的气温降至零下5度左右,沉浸在新年氛围中的人们聚集在温暖的家里继续享受着新春的快乐。然而,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政府的农技员杨建平却在顶风冒雪,忙忙碌碌地准备着为农民朋友 相似文献
7.
8.
“献身农业工程、勇攀科技高峰,是我的奋斗目标和拼搏动力。”说这句话的是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 相似文献
9.
为了大地的丰收──记中国农科院中农良种公司良种,是农业的希望,是农民的希望,也是丰收的希望。培育、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一项科学性与责任感较强的事业,凝聚着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奉献。目前,我国农业良种的培育、繁育和推广与农业发展的巨大需求还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丰顺县砂田镇经管站长杨炳坤,40年如一日,在农村经济管理和农村科普领域里倾注了满腔心血,深受当地群众拥戴和尊敬,先后10次受市、县表彰,不久前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丰顺县砂田镇经管站长杨炳坤, 40年如一日,在农村经济管理和农村科普领域里倾注了满腔心血,深受当地群众拥戴和尊敬,先后 10次受市、县表彰,不久前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 今年 58岁的杨炳坤一直耕耘着砂田的田野。砂田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有人口 1.6万人,耕地面积近 1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生于斯、长于斯的杨炳坤,立志要将学到的知识为家乡做点事。 在农民观念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的山区农村,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推广是十分辛苦、十分精细的过程。 1998年,杨炳坤看准蘑菇畅销的好势头,号召农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995年夏季,铜仁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和连续伏旱,但实施的120.41万亩粮食丰收计划工程,大灾之年仍喜获丰收,产粮食40.75万吨。与前三年丰收计划的平均生产能力相比较,共增产粮食9.5万吨,新增产值1.39万元。 相似文献
16.
用热血辉映党性,用执着谱写华章。钮中一,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把水稻育种工作当成毕生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他埋首于育种田间地头,成为秋日里默默的丰收者,诠释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世纪第一春,启东市高级农艺师李锦文培育成功的“启豆4号优系”大粒蚕豆填补了国内空白。日前,一位日本客商看着这百粒重达220克的绿皮优质大粒蚕豆,翘起大拇指连声说:“这蚕豆中国大陆有多少我收多少!”上海农贸批发市场的老总们手里掂着“启豆4号”大粒蚕豆,非常兴奋地说:“这绿皮大粒蚕豆在上海市场的价格可比一般品种每公斤高五六角以上!”据介绍,“启豆4号”秋播扩种面积近万亩。这是李锦文又一次成功的跨越,在蚕豆育种征途中,他快乐而又潇洒。 相似文献
19.
《合作经济与科技》1997,(11)
米振民,曾当过新寨店公社党委副书记,对农村工作熟悉,1993年到赵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任党委书记兼经理。米振民同志上任以来,以"农"字统揽全局,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坚持经营与管理并重,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供应全县农民化肥25000多吨,农药120多吨,农地膜15吨,商品购进完成3500万元,总销售完成4000万元,利税110万元。公司连续多年被省农资公司评为"省农资系统先进单位",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被县社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石家庄市技术监督局、物价局评为"物价计量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续几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与金融》1998,(1)
朔风凛冽,大地封冻。冬小麦抵抗着零下十几度低气温的袭击,顽强地生息着。就在冬小麦勇敢越冬的季节里,我专程采访了全国著名小麦栽培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全国农业高校小麦研究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委苗果园教授。我对苗教授的名字颇感兴趣,问他为什么不叫"田园"而叫"果园"。他淡淡一笑说:无论是田园还是果园,都不是我所梦想的。小时候由于家境关系上了公费的农技校,这一农技校注定了我这辈子离不开土壤,离不开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全新的发展辉煌的起点1972年,我们国家尚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