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笔者认为“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文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普遍的共识.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倡导利他思想为核心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转型期间,积极培育以大学生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慈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和思想是儒家处世治国的核心思想,是中华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倡导“天地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它追求和谐与统一、在处世治国上,主张和为贵。这种精神在现代的中国得到不断弘扬广大。对祖国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进入一体化,世界面临各种困难,如何走出困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仍然离不开以和谐统一为主的中和精神。希望中和精神对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敏 《发展》2011,(10):86-87
和谐的含义,从理论上讲,是指一种“配合的适当、协调或均匀”之意。和谐反映了中国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广泛的文化心理认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公正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公正的结果。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不懈追求和实践的方向,是对和谐的现实诠释,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幸福和人格的完善等方面的高度关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也深入地影响了当代教育,出现了许多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以及人的个性发展的和谐与完善为目的、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反映出当今时代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新教育精神,其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和谐和完善的发展,并在发展中深刻体会和认同人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这种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及教育目的中的人文关怀倾向,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  相似文献   

7.
赵朴 《魅力中国》2010,(3):213-214
“慢设计”是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它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满足设计产品的功能性的同时,更强调人和身边世界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且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具备耐心、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从而真正体现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美学思想深入阐述“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从而使我们的当代设计师一匿得怎样真正的维护社会的文化利益,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民族的灵魂所在,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思想武器、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和谐”思想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辽宁经济》2009,(3):82-82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号召:“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使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开展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活动,成为当今图书馆界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和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和力量源泉。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在西方文明中,“和谐”的理念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胡澜 《改革与开放》2013,(20):57-58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论,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与根本哲学。而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和谐思想促进观念更新,即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和树立为和谐社会服务的目标,同时,提出用和谐思想促进良好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规范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重视社会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晓  刘乾坤 《中国西部》2007,(9):176-179
社会主人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物质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人的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和谐,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就是强调了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这既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微宁 《魅力中国》2010,(15):45-45,55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世纪之交,我们就提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三方面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奏响和谐校园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当今,和谐文化已成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率先实现大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构建和谐大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文化意义重大。“君子和而不同”。和谐文化是指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文化,就是以和谐的思想观念指导行为,作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在先秦儒家伦理观中,有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我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社会,而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的途径,是通过礼、乐的教化。无讼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一个政治理想,它长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自然地契合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因而无讼的理想便是要实现和谐,而以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来,和谐也即意味着无讼。  相似文献   

20.
程秀红 《魅力中国》2014,(27):325-3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与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在深入开展反对邪教的斗争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反对、批判和抵御邪教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