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成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政府自我角色高度自信阶段,后转变为政府与NPO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依据市场规律与价格调节来共同完成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再发展到以"信任"为纽带的重塑社会伦理体系,兼顾政府效率与成本控制这一逻辑严谨的发展过程.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并非是政府单方努力的结果,亦非仅为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视角下,重新审视新时期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可以发现,学术界与实务界所提出的"服务型政府"其实是政府服务能力体系的建构,在逻辑上属于行政管理改革的范畴,而并非西方语境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基于此种判断,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政府组织再造,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理念的合法化,实现监督机制创新;激发顾客服务需求,建构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培育合作伙伴,拓展NPO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参与领域.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一个中心”理论,而是片面地认为“一个中心”就是只搞经济建设,不用顾及或蜻蜓点水式地顾及一下非经济领域就可以了,进而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为“以GDP为中心”,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的和地方官员关心的只有GDP,一切围着GDP转,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不关心发展质量。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伟 《经济论坛》2006,(17):4-5
行政成本概念的出现,始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后,原有的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自发调控的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在政府管理模式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不断扩张,政府运行成本日益膨胀。为摆脱经济危机,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政府管理模式。根据私营部门的成本收益理论、市场经济的政府失效和价值交易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管理科学等理论,兴起了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该理论注重研究的是政府运行的行政成本。在我国,行政成本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的逐渐形成,各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然而,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却在推进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定位偏差与行为失效,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为此,必须从调整各级政府自身的职能出发,以"有效性"为标尺,科学定位和全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以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政府的各项活动构成了政府职能。特别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政府经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对政府经济职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与界定。本文在政府经济职能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并提出要努力建设一个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集中体现为世界银行所定义的"东亚模式".东亚发展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完成和支持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使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的经济优先主义,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发展型政府在缔造东亚经济奇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促进发展的强大决心推动着国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政府推行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有效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7.
绿色政府建设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政府建设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技术的系统工程,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以绿色崛起为目标的宏观治理模式。微观层面的绿色政府建设,既涉及到绿色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到绿色政府的职能运作,为此文章构建了政府绿色职能的内部化模型和社会化模型,构建了绿色政府建设的整体模型,并系统地展示了绿色政府建设的内容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十三大报告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直接纳入了党的基本路线,其中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对于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振兴中华,富国富民,意义十分重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论断引申出来的。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经济规制中的"失位"与"越位"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地研究.从政府经济规制"失位"与"越位"的主要表现、原因及政府经济规制的准确定位等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限政府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政府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对优质、高效地发挥其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万能政府为背景,在分析其越位、缺位、错位的前提下,界定了有限政府下的"八项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2.
刘金红 《经济师》2001,(5):40-4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以夯实农业基础为出发点是各级政府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而且在领导和组织农业发展中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经济组织的临近 ,人们在谈论“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时 ,很少谈及政府的农业经济行为 ,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农业经济行为问题。其实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生活中 ,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搅混在一起 ,而且政府行为明显错位 ,表现出对发展市场农业的不适应性 ,更不用说入世后政府农业经济行为的不适应性问题。这应是思考入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期,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凸显,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中国行政改革的首选目标和重大政治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其主要评价依据是政府绩效。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绩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而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为了将科学发展观由指导理论转化为提升政府绩效的具体实践,需要构建以"以人文本"为价值核心的绩效管理目标机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工作中心的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以"统筹兼顾"为基准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6)
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海洋金融的三大基本特征以及工具选择,阐明当前我国发展海洋金融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包括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国内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对海洋金融的迫切需求、"一带一路"实施推进拓展海洋金融发展空间等三方面。文章建议政府应围绕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极化效应,以"3+1模式"助推中国海洋金融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对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政府功能,解决政府庞大赤字,对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民众要求政府开支按市场化机制运作,要求政府开支节约化、透明化,是科学、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时代需要。这对提升政府管理理念、改进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政府管理规范、有力、高效、特别是对降低政府运行成本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推动“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运行,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电子政府起源于美国,经济发达的欧美日等国都在建设“电子政府”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其中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政府主导因素在国家电子政府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经济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的主导因素,总结了经济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的政府行为及其对中国发展电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方向的影响,从而考察政府补助的政策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正向作用,对企业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则具有负向作用;地区经济增长业绩显著影响了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方向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低的地区,上述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方向的影响更显著;相比于中央控股企业,政府补助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方向影响更显著。这些研究表明,政府补助成为地方政府"促投资、谋增长"的一种手段,政府补助促使企业"优先选择"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的固定资产投资,而相对削减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结果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和技术开发投入的相对不足,不利于宏观经济结构升级和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作为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建设型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政府权力的异化.公共利益部门化,权力寻租无法避免;二是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政出多门;三是这种体制必然会以GDP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造成许多低效率的投资,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抑制,在失业问题、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压缩,行政垄断和审批事项增多;五是政府的社会公信力降低,社会信用体系破坏,容易形成畸形的市场经济。由此可见,政府继续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的主体,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已开始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潮流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从地方政府率先突破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的地方政府为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措施。如广东顺德于1995年提出了“六个行政”(即依法行政、规范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服务行政、廉洁行政)的理念,开展了“三为服务”(即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0.
“企业转制了,政府做什么?”,要回答这一热点问题,首先要分析这一问题的两点实质。 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企业转制后,政府工作如何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过去,我们在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中存在一些误差,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政府要直接抓企业、抓项目、抓投入,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离开了自己的职能岗位,充当了企业的总公司,干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其结果是造成“政府乱管、企业乱亏”的被动局面。 实际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以“企业转制了,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可演绎成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