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切实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之一,其中医疗保险制度与百姓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为健全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我国进行了改革试点,时至今日,改革已全面推进。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还比较明显,如果用“以人为本“的标准来衡量,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本文剖析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事业期待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不过,在此后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政府的重心和公众的关注一直放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联动改革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多少显得默默无闻。在医改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社区卫生事业需要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逐步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项制度为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这种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制度弊端逐渐显现。为解决“个人看不起病,单位掏不出钱”等日益突出的问题,1998年底,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三医联动模式的主要内容即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当前来说推动医保机构改革的基本原理即为花钱办事.新三医联动主要是医疗服务体制、保险经办机制、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本文通过对当前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进行探讨,做好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划,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加速进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它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的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它的改革和完善,也将对当前和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总结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旧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新时期推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烨  蔡辉 《中国外资》2009,(12):7-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各国的高校医疗保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高校医疗保险的模式、经费、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发现各国高校医疗保险程度参差不齐,具体情况和所在国的经济水平、医疗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校医疗水平一般较高,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是鉴于我国在高校学生人数、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覆盖面、商业保险意识与水平等方面均与这些国家有较大差距,所以单纯模仿他国的高校医疗体制并不可取,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尽快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国高校的医疗保险制度,来保障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各国的高校医疗保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高校医疗保险的模式、经费、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发现各国高校医疗保险程度参差不齐,具体情况和所在国的经济水平、医疗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校医疗水平一般较高,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是鉴于我国在高校学生人数、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覆盖面、商业保险意识与水平等方面均与这些国家有较大差距,所以单纯模仿他国的高校医疗体制并不可取,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尽快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国高校的医疗保险制度,束保障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管办分离是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通过管办分离,解除政府与企业的父子关系,裁判员不再兼任运动员,预算软约束得以硬化。作为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法宝,管办分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再次强调。如何理解管办分离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三改联动”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管办分离是“三改联动”的最佳突破口,能否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是决定“三改联动”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建立城乡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总体设想是适当整合不同医疗保险板块的资金,在基本层面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加快农村医疗保险,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商业保险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已成为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梦娇  路云  闫伟  常峰 《上海保险》2020,(12):44-46
自1998年设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我国又依次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三维分立态势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框架。但由于制度设计等原因,我国医保制度"先天"面临城乡分化、多元分割的问题(孙翎,2013),因此,推进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成为了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国家决定在全国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统筹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本地实际,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互为配套,整体推进。但这项改革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因素仍然很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莎 《上海保险》2011,(8):19-22
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标志着我国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框架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三大医疗保险制度以及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组成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已从制度上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但是各项医保制度基金分立、体制分割并存的局面引起了各种弊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医疗保险体制在21世纪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立平 《上海保险》2006,(6):61-63,58
美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是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的混合体。进入21世纪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拓展医保覆盖面,控制医保成本,改善医保效率等客观要求,美国医疗保险体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镇江、九江试行新型统账结合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的十年时间里,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广三个阶段,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己初步建立。2002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韩国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孙志筠,陈志斌1993年11月,我们对加拿大、韩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考察。两国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对发展我国医疗保险事业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况(一)医疗保险体制加拿大实行由政府参与...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通过改革红利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获取改革红利的优选路径和最佳方式。注册会计师行业(下简称"注师行业")综合评价与分类监管是机制层面的问题,而机制问题研究探讨必须以体制层面的研究和探讨为基础和依据,因此,本文从创新体制入手,分三个部分探讨关于综合评价和分类监管问题。一是创新体制:联动监管;二是创新机制:综合评价;三是创新机制: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18.
医保运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然而近些年,医保制度暴露出一些体制上的漏洞和问题,重复参保便是其中之一:既有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间重复参保的,也有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间重复参保的,还有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间重复参保的。  相似文献   

19.
定点医疗制度是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采用的对医疗服务供方进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鉴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各地区医疗保险改革中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政策建议,以形成整个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税收研究资料》2001,(7):25-28,30
湖北省地税系统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县为基础,三级联动,双重管理,相对独立”新的稽查体制(简称“三级联动”稽查体制),是对传统稽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两年多的实践,初步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一是确立了税务稽查执法型的地位;三是明确了税务稽查处反偷税、内促征管的基本职责;三是体现了联动过程较强的执法刚性;四是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和税收计划的实现;五是锻炼了稽查专业队伍,如同任何新兴事物有一个发生、发育、发展进程一样,“三级联动”稽查体制在形成之初也不可能十分成熟,特别是这种体制内在的矛盾,尚需经过实践检验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