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与崇尚自我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基本表现。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在中西方发展的力程,分析两者的优势和不足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代资本主义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形成了对物质增长的迷恋情怀。工业化生产和无度消费带来的生态破坏表面看来是自然界的危机,实质上是人类基于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危机。绿色政治理论下的后物质主义关注生态优先、生活质量、生态改善和理性消费,旨在实现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从经济优先发展到生态优先发展、从享乐消费到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念转向。吸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念能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模式建构注入新的思想元素和新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发展观的探讨研究经过了从经济、技术层面到文化、价值层面的深化,通过对以往发展观的研究和总结,人们对伦理价值观的研究从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发展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本文试就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价值观,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主义”的代内伦理价值观,超越“本代中心主义”的代际伦理价值观的观点作出综述,并在代内伦理价值观中首次提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传入的物质主义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并存且冲突着,它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价值多元的角度,以云南四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对物质主义与传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物质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传统价值观”对其有着正面的影响。最后,从两种价值观冲突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从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对立,商义与求利的对立,淡泊物欲与物质至上的对立,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对立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在内涵上的重大差异,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老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起源和主要贡献的回顾,引出了新老制度经济学价值观和方法论比较的问题.总的来看,老制度主义价值观是一种重视使用价值的整体价值观;而新制度主义价值观则是一种重视交换价值的个体价值观.在研究方法上,老制度主义以结构分析、整体分析和非均衡演化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以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个体理性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价值观及其基本功能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企业组织和企业职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一切管理过程中,判断事物和导引一切行为的标准和取向。其中主要是指企业和职工的信仰、信念和准则。从实践中看,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其卓越、鲜明而又统一的价值观,它使这个企业与其它企业有了一个重要的本质的区别,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企业行为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学者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所言:"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那些公司来说,共有价值观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地,这些共有价值观创造出公司职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到与众不同。再者,价值观是公司上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其所处的大学阶段则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在这个阶段不断发展成熟.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从内化的概念及过程入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二战之后,西方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大量外来移民群体。这些外来移民群体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不断从内部向西方各民族国家提出权利要求。这使西方各民族国家不得不放弃"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以及同化政策,转而采取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满足各族裔群体的权利要求。此举引起了很多人对民族国家会走向衰微和终结的担心。但事实上,民族国家并没有走向终结。其原因在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建构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0.
家族价值观的传承在日益影响着家族企业的绩效,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提出了家族价值观的四个维度:家长权威,人情取向,特殊主义以及信任度维度,并提出这四个维度与家族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假设。最后,通过对温州地区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取实证相关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人情取向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信任度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而家长权威和特殊主义对企业绩效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建立一种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认为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应该对生态系统整体及生态系统中的其它成员负有道德义务。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观不仅看到了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依赖,也看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6)
如何借力地域文化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如何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推动地域文化发展,即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模式,即积极互动模式、消极互动模式、引领性互动模式和嵌入性互动模式,提出利用地域文化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发展传承地域文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信任模型的假设。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表现为在受价值观倾向、人际信任等宏观文化主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对微观上接收到的信任对象(体制和机构)的"制度主义"特征如绩效、透明度、廉洁作出的回应与修正。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0)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向。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上对网络消费形式形成了高度认同与依赖,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以性价比以首要考量,以网络经验为现实支撑。大学生消费群体网络消费具有从众性、易受暗示性、个性化、过度消费等鲜明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东、西部公民科学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西部不同群体科学价值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对功利主义、公平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扩展自由等现代西方社会公正观的比较后发现,扩展自由价值观综合了前三者的长处,弥补了其突出的不足.扩展自由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利益,应作为人类的基本共识予以坚持和贯彻.  相似文献   

17.
公司品牌价值观是实现公司品牌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司品牌价值观的社会道德化取向是企业在信息透明化时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相关利益者群体博弈的结果。社会道德化成为公司品牌价值观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公司品牌建设社会道德化取向,可以促进公司品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最具代表性之一,它反映了主人公夏洛克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在剧中虽系反面人物,但当他受到种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的时候,莎士比亚对他也寄予了同情。并且在描写情景和人物性格表现出莎士比亚的生态主义价值观。因此,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具体场景,深刻挖掘出莎士比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主义价值观,为英国文学作品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价值观变革彼此依赖、互相促进、共生共变,经济价值观变革离不开经济转型,经济转型也离不开经济价值观变革。公私观念是经济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观念,它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变革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主体意识觉醒,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缓和了价值冲突与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发展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偏异现象。通过列举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异现状,如表现出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投机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下降等,分析产生这种偏异的原因,从高等院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改变大学生价值观偏异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