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冻春 《英才》2005,(2):44-44
早晚要出事,但没想到踩了第一个炸弹的是郑俊怀。伊利高管被拘事件的作用不只是为年底的财经媒体提供了猛料,它还以一种负面事件的形式试探出管理层对MBO的态度。随着“伊利事件”的不断深入,伊利的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在一片质疑声中浮出了水面。除此之外,伊利集团第四大股东华世商贸也由于“伊利事件”的不断升温而“殃及池鱼”。 2004年12月27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到通知,为了配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查办案件需要,对公司股东金信信托和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社会法人股予以冻结。对于这样的举措,理由很简单。金信  相似文献   

2.
如同张扬王石之于万科一样,内敛凌克是理科金地的真实剖面。近年来,金地集团如一匹黑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品牌脱颖而出成功上市,并成为跨区域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掌舵的凌克功不可抹。上市后,金地集团增发融资以支持北京、上海、深圳、武汉、东莞等地十几个项目的运作,还与新股东金信信托悄悄筹划房地产信托的建设和发售,并积极与境外基金合作。凌克一再表示,金地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地产企业!  相似文献   

3.
如同张扬王石之于万科一样,内敛凌克是理科金地的真实剖面。近年来,金地集团如一匹黑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品牌脱颖而出成功上市,并成为跨区域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掌舵的凌克功不可抹。上市后,金地集团增发融资以支持北京、上海、深圳、武汉、东莞等地十几个项目的运作,还与新股东金信信托悄悄筹划房地产信托的建设和发售,并积极与境外基金合作。凌克一再表示,金地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地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曾“红极一时”的金新信托在2003年发行的“乳品行业战略并购项目集合资金信托”,创造了金融信托企业重新登记后“第一个不能顺利兑付的资金信托”的惊人记录。2004年10月,数十名信托客户围堵代理发行银行拉开了该信托兑付危机的“序幕”,经查后发现,金新信托存在向近200名投资者隐瞒信托关联交易事实、挪用信托资金等多项违规行为。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以诚信为本的信托理财如何践行诚信的拷问,最终的唯一答案无疑就是——信托理财诚为先。  相似文献   

5.
“新两规”强调的是压缩和限制固有业务,规范和发展信托业务,体现了监管机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鼓励发展信托业务的政策导向日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颁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简称“新两规”),自2007年3月1日起实施,按照“新两规”,信托的核心业务将进一步回归本业,尤其是更好地运用信托财产管理  相似文献   

6.
潘或 《企业家信息》2012,(8):105-105
在“咱们这儿”,信托的名声似乎一向不太好。金融界“坏孩子”的“美誉”尚且不谈,在微博上。近期有句评论尤其引人注目:每一个集合信托的背后都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每一个单一信托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山西泰莱能源是一家三年连续0税收O收入,大量负债的皮包公司。背靠梅园工贸和国投信托,玩转了一次空手套白狼的资本运作,...  相似文献   

7.
虽然“212号文件”曾一度使房地产信托开发陷入困境,但半年后的今天仍然看到,随着一系列信托创新产品的诞生,房地产信托再次上演王者归来。  相似文献   

8.
北京朗琴园:物业管理信托模式的实践者 北京朗琴园名声在外,原因是小区于2007年试水物业管理信托模式:业委会解聘原物业公司后,迅速与新聘用的物业公司签署了“物业管理权信托契约”,成为全国首家采用“信托式”物业管理模式的社区。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为此作了题为《朗琴园物业变局》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商业银行兴汉门支行综合柜的张小姐最近比较忙,由湖南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颐美——现代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在该行热销,“虽然在我行签协议每份起点为15万元,但买的人仍然不少。”张说。统计数字为房地产信托热作了注脚:2003年发放的信托产品中,近40%的项目是地产投  相似文献   

10.
李宪普 《公司》2004,(12):34-40
信托制度在英美法系中已经存续和发展了六百多年,形成了复杂的规则体系。我们在大陆法的法律传统内移植这样复杂而又极其灵活的制度,不能指望立一个信托法就能“毕全功于一役”。例如,我国信托法规定,合同可以是设立信托的依据之一:“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设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在实践中,信托公司对信托与合同的关系常常混淆不清,这类基本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信托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丹丹  郑峰 《财会通讯》2005,(10):76-77
信托资产,是指在信托行为中涉及到的资产。所谓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法》中第四十四条规定:“受益人自信托生效之日起享有信托受益权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成都市工商局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工商助力”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市局“金信工程”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制度建设、系统目标、功能设计等方面向农村覆盖,使信息系统成为工商服务城乡统筹的有力工具,为城乡统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谢涓 《经营者》2005,(2):90-91
<正>“中国信托商业银行”(Chi- natrust Commercial Bank,英文简写CTCB)成立于1966年3 月14日。“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资产为160亿美元,是台湾省最大的民营银行,相当于全美第60大银行。200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两岸之间银行办理金融业务,大陆五大商业银行和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获准可直接通汇。“中信银”公司萤事长为辜濂松,总经理为辜仲谅。《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世界富豪排行榜,共有450位知名大亨名列其中,而中国台湾共有6人上榜,辜濂松的排名在蔡万霖、王永庆之后,位列台湾岛第三。时年38岁的辜仲谅放弃了成为高尔夫明星的梦想,当上了家族产业中的旗舰——“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也是台湾省最大的私人金融机构的老总。从 1999年接手企业以来,他将“中信银”的利润提升了50%;并且,责任感很强的他将遵循父亲的指导去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14.
“‘212号文件’对信托业来讲并非是件坏事,在某种意义上它带动了信托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在信托公司质量良莠不齐的今天,这种监管也很有必要的,不然再做下去就做乱了,但是不适宜作为长久的政策执行下去。”联华信托总裁李晓东在近日一次业内圆桌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说。2005年,房地产信托业经历了一次监管风暴。2005年,房地产信托业行走在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212号文件”拉响警报2003年,央行出台“121号文件”,商业银行开始收缩房地产开发信贷。一时间,资金链吃紧的开发商将目光投向了信托业,房地产信托成了开发商的救命稻草,凭借着这突…  相似文献   

15.
松林 《国土经济》2008,(4):67-68
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运动于1895年发源于英国,1907年英国国会正式通过“国民信托法案”(National TrustAct),这项立法确立了国民信托的目的,并交付信托独特的权力以永远保护属于全英国人民的历史资产,它号称为每一个人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6.
陈北 《北京房地产》2004,(10):86-89
人民银行推出的“121”号文件及其随后奉行的“惜贷”政策,使房地产商家融资渠道遭受重创。萌芽而出的融资工具——“保险金信托”(IRLIT)在保险金同房地产信托之间穿针引线,让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同信托公司巧妙合作。房地产“金融工程”需要更多耐心和更多的“技术活”——  相似文献   

17.
张荣 《民营科技》2009,(12):56-56
目前私募基金正在借助信托平台,走向合规化。然而由于信托产品的门槛较高,使得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尤其突出。以“深圳模式”为分析对象,分析我国信托型私募基金内部约束机制的缺陷,并通过对印度“监督人受托模式”的借鉴,提出我国信托型私募基金内部约束模式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初,房地产信托走进地产商的视线。其融资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迅速成为开发商融资的个重要渠道,特别是在2003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之后,房地产信托融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经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5年第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融资总额达到了353.76亿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家族财富传承的一种经典模式,在欧美富豪圈里流行了几百年的“家族信托”终于在中国大陆萌芽。中国不少富豪对家族信托并不陌生,比如SOHO中国的潘石屹、张欣夫妇,玖龙纸业张茵,龙湖地产吴亚军等,他们早已在海外设立了家族信托,并通过家族信托来持有公司股份。  相似文献   

20.
保险金信托是保险与信托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商品,是以保险金或保险金受益权为信托财产的信托方式,具有典型的“跨界”属性,亟须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承载。然而,“跨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也面临跨界监管下的发展难题。本文从商业模式入手,深入挖掘阻碍当前保险金信托发展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机构、营销渠道和制度保障各个层面的优化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