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田接受测产验收,百亩再生季干谷单产486.36公斤,加上头季稻单产800.9公斤,再生稻全年平均单产1287.26公斤,实现了高产栽培目标。从1998年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团队到尤溪县试验示范再生稻至今15年,尤溪稻田7次刷新了再生稻再生季单产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福建省山区开发新稻作类型、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明市已有1.3万亩农田培植再生稻。我们配合农技部门开展了再生稻栽培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省工、增产潜力大、后劲足等优点。 试验设计 选择三明市尤溪县梅溪乡2.25亩前作为疏菜的农田作试验田,从1988年3月9日至10月22日,共130天。再生稻采用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记者刘光琳)时隔两年,11月4日上午,85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来到了广西灌阳县千亩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再次察看"广西第一稻"的生长情况。当天现场测产验收,再生稻亩产首次突破500公斤,让他意想不到,他兴奋地说:"灌阳再生稻高产田块干谷平均亩产达到514.60公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针对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技术要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基于研究提出选好品种、适时早播、做好秧田准备和用种量的控制、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等建议,保证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14,(12):13-13
<正>再生稻是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水稻栽培技术,在中国有1700年历史。广西在1986年,就开始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技术。据了解,1996年,广西全区再生稻种植的亩产由1986年的55公斤提高到171.3公斤。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大蓄留面积曾达到70多万亩。但到20世纪初,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广西最低时才有10万亩。专家分析,再生稻发展受到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劳动力短缺三大因素制约。如今,对再生稻来说,前两大难题已经解决,其复兴,仅差劳动力短缺与政策支持的最后一关。  相似文献   

6.
<正>3月11日,湖南省再生稻生产技术暨水稻种肥药一体机械化直播技术培训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兰定国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市州、县市区农业局分管领导、推广站长、再生稻示范管理人员、技术指导员及种植大户等近300人参加了培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参加会议并就"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做专题讲座,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介绍了湖南省直播机收水稻示范情况,并就再生稻高产栽  相似文献   

7.
正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示范面积3000亩。2012年,基地开始实施"超级稻+再生稻"生产模式,当年头季稻平均亩产900.65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78公斤。2016年,灌阳基地头季稻平均亩产950.6公斤,再生稻平均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清流县20多年的再生稻开发与栽培技术研讨的大量试验示范数据、生产调查文档,以及工作总结和典型发言等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代表各时期再生稻课题的典型资料整理成文,重点阐述了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和研讨成果,了解福建省清流县再生稻的开发和发展成就及再生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由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夏光敏教授课题组承担的山东省和国家863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近日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专家介绍,课题组育成的高产、耐盐、抗旱小麦品种山融3号等一系列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是福建省尤溪县开发单季晚稻,作为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的主要增产措施,也是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1988—1989两年的试验示范,1990年已全面推广。面积、产量、技术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为了探求一条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效益显著、易于农户  相似文献   

11.
今年福建将从4个方面着手,力争全年1850万亩粮食单产再创新高:在主产区建立60个以上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统一示范品种,推进配方施肥,开展专业化服务;抓好100万亩再生稻示范推广,科技人员驻点、技术指导到户,特别要加大头季稻机收新技术推广;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闽西北主抓冬闲田冬种紫云英,  相似文献   

12.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相似文献   

13.
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黑龙江玉米课题 8 月上旬在黑龙江省农科院正式启动。 此项课题是以恢复和提高黑龙江省玉米产量、提高玉米生产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高产优良品种和高效玉米栽培技术为载体,重点解决影响该省内玉米单产的耕作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推广机械化标准栽培技术、培肥土壤、病虫草害监控等技术,形成适合黑龙江省不同主产区的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课题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国家“玉米丰产”重大课题启动…  相似文献   

14.
有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科技项目 "甜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经过 3 年多的研究,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任务,日前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温室不同季节栽培的甜椒品种 8个。其中,"中椒 12 号 "年亩产达到12133 公斤;"马里波 "采收期达到 8 个月以上,年亩产达到 13741 公斤。 通过项目实施,明确提出了温室甜椒最佳温、光组合及肥水量化管理技术指标,并比常规栽培节水 50% 以上。明确了甜椒高产栽培的吸肥规律,肥料利用率提高一倍,集成组装温室土壤地滴灌施肥系统及相…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的再生芽培育而成的一季稻谷,其有收无收依赖于头季稻为基础,收多收少决定于再生稻配套技术的落实。因此,要想夺得再生稻高产,除应种好头季稻外,还应采取以下五项技术措施: ——施好促芽肥。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是促早发快发多发再生苗、争多穗、夺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不可忽视。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即收获前10~15天),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于晴天下午施下,避免烧苗。对头季长势差的田块要早施、多施,反之宜迟施、少施。  相似文献   

16.
正十大重点任务:1.建立科技助力扶贫示范基地。开展"1658"示范行动,其中,重点在帮扶的6个示范县建设30个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基地);2.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编辑出版科普图书、挂图,制作光盘,通过乡村e站等在全省贫困地区推广百项实用技术;在重点帮扶的6个县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推广十项技术:马铃薯轻简化及机械化栽培技术、叶面营养防控枣裂果技术、渗水地膜应用技术、谷子机械化精播技术、果树、蔬菜绿色无害化栽培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家庭牧场养殖系列实用技术、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玉米膜侧播种及抗旱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水稻也能一季种植,实现多季甚至多年收获?重庆忠县马灌镇农民"育种专家"胡代书的回答是:能。因为他培育出的"越年再生稻"不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还在全国试种推广2万亩,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其栽培技术称为一种双收技术。再生稻的主要特点是米质优、省工省时、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有利于粮食增产、粮农增收。  相似文献   

19.
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高产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玉米播种、栽培、施肥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玉米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完善的管理,提升玉米播种技术和水平,对玉米稳产、高产产生积极的作用。玉米播种过程中需要合理密植,建立适合玉米播种的环境和条件,确保玉米栽培技术能够得到优化,玉米灌溉过程中需要根据肥水、品种特征进行多方位栽培技术方案处理,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玉米播种、栽培、施肥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玉米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完善的管理,提升玉米播种技术和水平,对玉米稳产、高产产生积极的作用。玉米播种过程中需要合理密植,建立适合玉米播种的环境和条件,确保玉米栽培技术能够得到优化,玉米灌溉过程中需要根据肥水、品种特征进行多方位栽培技术方案处理,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