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确立坚持了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既参考了西方各国破产立法的基本模式,也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成就,因而具有现代破产法律制度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地说,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关于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对于破产法适用范围,各国破产法规定有一般破产主义、商人破产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基本立法模式。我国破产法不实行一般破产主义,而是实行一种狭义的或称之为有限的商人破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美日欧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主要做法的分析,得出如下启示:首先,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的企业法人和个人,从长远看,我国应将个人破产纳入我国破产法的调整范围;其次,破产法是动态的法.破产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与国情和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个人破产法的制定一定要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择机而为;最后,个人破产立法体例没有固定的模式,破产法立法体例或采用统一立法或分别立法.我国将来可以在保持<企业破产法>稳定的前提下,单独制定<个人破产法>和<金融机构破产法>,由这三部法律共同构成我国的破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内地的新破产法已经获得通过并即将实施。新破产法在立法理念上遵循利益平衡观,对债务人、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以及经济秩序、交易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进行平衡协调;在制度设计上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众多创新和突破。新破产法在适用范围、破产原因、跨国破产、破产管理人、破产重整、职工权益保护、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破产、破产违法行为惩处、破产程序构造等方面的制度设计都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破产法(草案)的两个问题及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破产法立法过程中,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和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本文从破产理论、市场经济实践以及各国立法比较等方面论证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应当扩大到各种企业和自然人,并且阐述劳动债权的优先性和限制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现有的破产法律体系日益突出其滞后性,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法制完善的需要。笔者通过比较国内外破产法的适用范围,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破产法对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有诸多的创新和突破之处,但仍存一些缺陷。对于破产法律存在公法破产、重实体轻程序、职工利益优先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应当坚持债权至上、公平合理及债权人自治等现代破产法律理念,修正破产人主体资格制度、破产债权清偿顺序制度、债权人会议和管理制度、破产案件审级制度等,使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7.
和解制度是现代各国破产法律制度体系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原破产立法对和解制度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专章规定了破产和解制度,笔者考察了国外关于破产和解制度的立法,结合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对和解制度的功能、立法模式与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破产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电影像产品巨头柯达公司在2012年初申请破产,因而对美中两国企业破产法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规定方面,美国的破产保护与中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做比较;从实践方面,中美的法律运用对公司产生不同效果作对比,探求其产生原因。对中国破产法实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破产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制度,其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债权人和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但我国现阶段大量存在的假破产却阻碍了破产法的实施,违背了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本文剖析了假破产的成因并探讨遏制假破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颁布的破产法无疑完善了破产法律制度,但在对待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上却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可以说是新破产法的遗憾.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呼唤,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6.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