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高技术产业各部门以及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三个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史健勇 《上海企业》2009,(10):43-45
近年来,上海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减缓和下降.产值的大幅提高并未带来同期利润的相应增长,近几年上海高技术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5%左右.高技术产业利润在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2%左右,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报告》2008,(2):F0001
一般来讲,高技术区域是指依托高技术资源、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在我国,高技术区域主要就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是54个国家级的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是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挑战,各国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企业认定指标体系与模型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系曾宪龄,景雪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很快,高技术开发区也纷纷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高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明显。目前高新技术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国外相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构建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贡献的空间效应,并对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空间扩散效应;港深莞惠都市圈和澳珠中江都市圈高技术产业直接贡献呈现显著空间扩散效应,间接贡献分别呈现空间回波效应与空间扩散效应。此外,基于研发投入的直接贡献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投入突破第二门槛值时,直接贡献的正效应由强变弱;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贡献具有单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突破槛值后,高技术产业间接效应才呈现显著正效应。据此,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扩散作用,提升周边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经济统计》2005,(11):40-41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突飞猛进,已成功地使我国跻身世界高技术产业大国行列,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生产及供应基地之一。据调查,今年1~9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40亿元,增长约19%;出口1500亿美元.增长33%。预计全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增加值达7800亿元。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生物产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航空航天产业全面推进。较为完整的高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手机、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激光视盘机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从高技术产业的诸多技术特征的研究中,提出了“技术单元”的概念。基于技术单元的规模对高技术产业进行了分类,概括了不同类别的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不同的发展规律。 首次提出了基于技术单元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理论:“产业管理体制应与产业单元技术相匹配”的理论,“产业管理体制与技术单元适应与否,决定了高技术产业是否有效发展”的理论。长期以来,流行于学界的是:中国高技术产业落后的“体制原因”论。但它不能解释“在同样的体制下,中国的航天工业发展快于发达国家,而信息电子工业.医药工业等,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是一国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挖掘国际竞争潜力的重要举措。选取2008—2021年全球6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能有效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提出营造稳定有序营商环境、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期冀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优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未来的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又是整个竞争的焦点。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承栽主体是高技术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化落脚点在于发展高技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把高技术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类型加以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简要分析我国目前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小单元高技术企业发生形态研究姚兵杨发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波澜壮阔。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日益重要;21世纪,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传统产业产值从而在世界经济中...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对我国的挑战,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高技术产业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产业。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3年、1994年、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3.61、11.91和14.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1992年这一指标为22.2%,韩国1990年这一指标为19.3,新加坡这一指标为47.2。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述了湖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与广东省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剖析了制约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对九·五期间湖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基本预测和走势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一些特征,在对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理论界内外争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实证分析入手,在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国有企业以三资企业为切入点,剖析其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指出其进一步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评价与管理诌议重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崇举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带动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这一点已经在广大经济工作者中形成共识。但究竞如何评价,培育和管理高技术产业,却还有许多实际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运用双对数模型对高技术产业与安徽经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贡献率却呈下滑趋势,与其可以发挥的潜在贡献不相符。因此得出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制约的结论,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中美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高技术产品顺差,于是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结构互补性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中美贸易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品内贸易。本文借助于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及Aqui-no指数等分析工具,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认为得出上述结论尚为时过早,中关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测试与评估,指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受产业内部和产业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产业产出只是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内、外部因素才是决定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信息产业走势低迷,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不利的国际环境,有关方面全面贯彻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运用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步伐,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增强了世界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信心,全球高技术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也开始融入全球研发体系。目前,在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有近400家在华投资,其项目已达2000多个。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