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品牌》2015,(2)
认知在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尤为重要的,而书籍是儿童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书籍是否做的成功,内在信息是一方面,书籍的外在形态在当今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解析感官设计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得出,儿童通过阅读书籍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可以对书籍内容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与阅读传统设计的书籍相比,获得的不仅是更多的知识,还有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书籍又是人类认识的启蒙、向导.所以书籍自古以来就见证、引领着人类的文明.一本好书不光要有好的内容,也要为其做好包装——书籍装帧.而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设计语言,在书籍设计诸多因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体现书籍的性格和设计者的个性,可以令书籍更富有韵味.本文主要是探讨书籍设计中色彩的应...  相似文献   

3.
书籍设计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书籍设计的材料、形式及其设计的范畴、方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我国书籍设计事业将呈现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多元化并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成卓 《品牌》2014,(11)
书籍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物质载体,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使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文结合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案例,探讨与书籍设计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商业性和消费者。将视角选定在都市文学类书籍设计方面,用一种全方位的设计思维去设计,突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观念,使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书籍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无论书籍的内容、形式或结构等表象特征发生怎样的变化,书籍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阅读而设计。基于概念书自身的种种特点,其阅读的定义较之常规书籍已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不再局限于对文字信息的读取,而表现出了更加宽泛地包容性。甚至将承印书籍的载体形式、物料性状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开始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传统的可阅读性实验。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图书消费具有实现社会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属于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书籍作为知识通过出版物传播的渠道之一,又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知识演化传播的各种取向。  相似文献   

7.
丁一 《品牌》2014,(12)
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一本好书,应兼具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在读者进行阅读的同时,通过书籍设计五感对书籍内容的传达再现,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领悟书籍内涵,同时享受书籍设计五感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纪实类书籍的设计更讲求书籍内涵传达的精准,由于纪实类书籍内容具有内容生动、现实性强、陈述性强的特点,需要读者的领悟及理解,所以在纪实类书籍设计之中需结合书籍设计五感,将书籍的本质体现出来,并诱导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领悟书籍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许晓华 《商》2014,(36):102-102
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书籍是儿童学习未知世界的一扇大门,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伙伴。由于儿童发展对于家庭、社会的潜在影响,所以与其他书籍设计相比,儿童书籍设计需要保持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目前体现出了形态单一、趣味性缺乏、针对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书籍设计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儿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书籍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图书消费具有实现社会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属于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书籍作为知识通过出版物传播的渠道之一,又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知识演化传播的各种取向。  相似文献   

10.
郑英 《商场现代化》2012,(23):229-230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现代书籍设计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对于书籍形态的概念化创新设计便呼之欲出。概念书籍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书籍审美的需求而存在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新、更独特的书籍设计语言的一种探索性行为。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形态内涵谈起,全面的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书籍形态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想法,提出在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上,要从概念书籍的形态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不断探索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孟楠 《中国拍卖》2012,(11):18-19
中国旧语云:”人讲礼义为先.树有枝叶为源.知书而达理。”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马克思也曾有过哲语“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反映出书籍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直接与书籍传播有关。中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有意识记载文献最早使用的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者日”指出: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这里充分肯定了书籍在人改变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要读书,人们就离不开图书馆。本文将从全民阅读活动、公益讲座推广、社区阅读活动等几个方面简述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产品仿生设计作为一种产品信息表达与传递的方式来理解,从不同的语义表达层面分别论述产品仿生设计和产品语义学的信息表达方式,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产品仿生设计作为表达产品信息的一种方式,具有形象、易懂的识别联想特征,其信息传达的准确、有效性及充分性都是评价产品仿生设计优劣的重要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7)
文化强省的概念既包括建设文化强省,又意味着通过文化建设来达到强省的目的。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是在国家"十一五"计划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提出的,尤其强调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而书籍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阶段,随着社会转型的加深,书籍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对新时期文化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在"文化强省"背景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河南省书籍设计的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在河南省全面开展"文化强省"建设的背景下,对河南省书籍设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何在"文化强省"背景下完善河南省书籍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产品仿生设计作为一种产品信息表达与传递的方式来理解,从不同的语义表达层面分别论述产品仿生设计和产品语义学的信息表达方式,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产品仿生设计作为表达产品信息的一种方式,具有形象、易懂的识别联想特征,其信息传达的准确、有效性及充分性都是评价产品仿生设计优劣的重要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和符号如同产品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专有的财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媒介,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对艺术的语言与符号的探讨,说明对艺术道路的探索,创造出在时代之中更新的或者超越时代的艺术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17.
姚毅 《中国市场》2010,(31):129-130
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其存在是不能缺少装帧设计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书籍装帧本身是为书籍的内容服务的,而一本新书的出版往往又会因精美的书籍装帧设计而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总结图书封面设计"意"与"形"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闲置书籍平台能极大节约社会闲置书籍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各式各样具有潜在需求的消费者,使闲置书籍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闲置书籍平台在受到广大消费者喜欢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产品的数量种类不够全面,促销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缺乏深度营销,各数据之间整合性较差。通过借鉴豆瓣图书、微信读书的营销模式经验,提出闲置书籍平台营销模式改进策略,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运行与推广,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信息为资源,以营销模式为驱动力,形成以平台为中心的多方合作的营销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曹亮 《商》2013,(20):130-130
现在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传递形式,导致人们对传统书籍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单单是希望获取信息,而是一种阅读享受。书籍表面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也是书籍内容是否能够展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对书籍的时空艺术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更好的构建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让作者的灵魂与读者的思想发生智慧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殷新宇 《电子商务》2002,(11):86-88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亚马逊找到了选择性这个书籍最大的特点,围绕这个发现,亚马逊为客户设计了选择书的方式。对于客户带来的是方便,而对于亚马逊则是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